大唐被叛军暴打,日本天皇急派援军?

发布时间:2025-08-02 20:00  浏览量:1

咱都知道,近代的日本天皇对咱中国那是狼子野心。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铁蹄一踩进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可您能想到吗?在 1300 多年前的唐朝,当安禄山的叛军把大唐搅得稀巴烂时,日本当时的孝谦天皇居然急得团团转,恨不得立刻点兵跨海东渡,去给唐朝老大哥帮忙平叛!

这事说起来有点魔幻,但这真是历史事实。

这位孝谦天皇乃是一位女天皇,和和发动侵华战争的裕仁天皇之间相隔 1200 多年,分属不同历史时期的天皇家族分支。

虽说血缘有点远,但毕竟是裕仁的老祖宗。裕仁数典忘祖,有何面目九泉于地下见列祖列宗。

说起这个事,还得回到大唐公元 756 年,此时安史之乱最凶的时候。

日本近江国的官道上,几匹快马跑得满嘴白沫,马背上的人穿着破破烂烂的唐装,仍然加油马赶路。

为首的是日本遣唐副使藤原清河,他本该跟着鉴真和尚回日本,可安禄山叛军打下洛阳时,他被困在长安整整三年,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一见到孝谦天皇,藤原清河 “扑通” 跪下,从怀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图纸,上面还渗着褐色的血迹:“陛下,长安完了!朱雀大街全是尸体,大明宫被烧得只剩断墙!”

孝谦天皇大吃一惊, 她从小读《论语》《史记》,把大唐当成天朝上国。如今听说 “老大哥” 被叛军揍得鼻青脸肿,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她连夜召集群臣开会,您猜她第一句话说的啥?

“当年咱日本派了多少遣唐使去长安?学人家的文字、历法、建筑,现在上国遭难了,奈何也?”

她越说越激动,“安禄山就是个胡儿,占了长安还敢称‘大燕皇帝’,这不是糟践‘华夷之辨’吗?”

于是与,她提出个大胆计划:征伐近畿五国 1.5 万精兵,让藤原清河当主帅,带上正仓院攒了几十年的宝贝 ——3000 领唐制铠甲、5000 把横刀,渡海去广陵(今扬州),和唐军夹击叛军南下的路。

您别说,这算盘打得挺精:要是真帮唐朝平了叛,日本说不定能从 “学生” 升级成 “盟国”,以后在东亚圈子里说话也硬气。

可大臣们一听就炸锅了,反对派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权臣藤原仲麻吕:“陛下忘了白江口之战吗?”这事,可让日本服服帖帖了上千年。

公元663 年,日本联合百济跟唐朝在白江口干仗,被打得全军覆没,战船烧得跟火鸡似的。“现在渡海作战,万一又遇上海浪,咱这点家底全得喂鱼!”

留学唐朝回来的阴阳师吉备真备更实在:“国内今年稻米减产,好多庄子闹饥荒呢!要是把壮丁都征走了,谁种地?再说新罗和渤海国盯着咱呢,万一趁虚而入咋办?”

他还搬来《孙子兵法》:“打仗得看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咱啥都不占,冒进要吃大亏的!”

最让孝谦天皇头疼的是佛教界的反对。鉴真和尚的弟子法进直接跪在地上哭:“师父当年为了传法,五次东渡都没成,最后眼睛都瞎了。他要是知道咱们举刀去打仗,得多心寒啊!”

想想也是,日本刚在平城京盖好大东寺,大佛还没开光呢,这时候动刀兵,确实有点打脸。

孝谦天皇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松了口。

756 年四月,她下了道《优恤唐人诏》,说 “在日本的唐人,每人发三年禄米,想回唐朝的,朝廷备船送”。同时偷偷派了几艘船,让藤原清河带回去 500 斤麝香(治刀伤的良药)、200 领越窑青瓷(跟唐朝换战马用)。

至于派兵这事,《续日本纪》就轻描淡写一句话:“上欲遣师救,群臣议不可,乃止。”

但唐朝的诗人们记下了这段插曲。那个留在唐朝当官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被困长安时写过一首《望乡诗》,里面有句 “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

估计他也没想到,千里之外的天皇曾为了救他的第二故乡,和大臣们吵得脸红脖子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