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血火岁月,传承不朽军魂——张家口市宣化区大东街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八一主题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1 23:46  浏览量:1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一位曾用青春丈量战火的老兵掷地有声的誓言。当战争的硝烟散尽,历史的回响却愈发清晰。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大东街社区邀请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庞建生为辖区居民及退役军人讲解战争时刻的情形。让我们跟随庞建生老兵的讲述,触摸那段用热血铸就的岁月,感受一代军人刻进骨血里的忠诚与担当。

战火淬炼:十八岁的枪与玫瑰

1979年的南疆边境,炮火撕裂了宁静的夜空。18岁的庞建生与无数同龄人一样,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奔赴战场。"那时不懂什么是害怕,只知道身后是祖国。"他回忆道。 在沙巴战役的枪林弹雨中,年轻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对抗越军王牌师。攻打4号桥一役,成为他永生难忘的生死时刻——子弹呼啸、炮弹轰鸣,战友们前赴后继地冲锋,只为“多救一个人,多夺一寸土”。那些沾满泥泞的军装、染血的家书,是战争留给一代人最痛的成人礼。

长眠的战友:山河记得,我们记得!

“他们永远留在了18岁。”提起牺牲的战友,庞老声音哽咽。那些年轻的面孔,有的倒在冲锋的路上,有的沉睡在异乡的陵园。每年清明,老兵们会带一杯故乡的黄土洒在战友墓前,"让他们闻闻家的味道"。这些故事让我们明白:今日的岁月静好,是有人曾替我们负重前行。正如庞老所言:“我们活着的人,要替他们看遍这盛世。”

平凡亦英雄:从战场到钢厂的“士兵突击”

脱下军装,庞建生成了宣钢的一名普通修理工。满手油污、日夜颠倒的岗位,他干得一丝不苟。“战场上的枪和工厂里的扳手,都是为国出力。”这份在平凡中坚守的赤诚,正是军人本色最好的注脚。退休后,他主动加入大东街社区宣讲团,将战火中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历史不能尘封,精神必须传承。”他的身影,成了连接烽火年代与和平盛世的一座桥。

薪火相传:致新时代的“接力者”

面对台下的年轻面孔,庞老的寄语朴实而深刻:“和平不是求来的,是靠实力拼来的。”他鼓励青年学子以军人的坚韧面对人生挑战,“你们握笔的手,和当年我们握枪的手一样,托起的是国家的未来。”“有人替我们死在了黎明之前,而我们正替他们,活在黎明之后的天光里。”这句话让无数人泪目。庞建生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而今天的我们,唯有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才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采访庞老时,他颤抖的手反复摩挲着一枚褪色的军功章。这份穿越时空的触动,让我们更加坚信:英雄不是课本里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精神火炬。

大东街社区的居民及辖区退役军人参与此次活动后深有感触,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重温历史,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正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今日的和平盛世,我们更应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既要感恩当下,更要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