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进民心 | 大池镇驻村书记工作纪实①
发布时间:2025-08-01 05:13 浏览量: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自省、市、区三级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大池镇以来,他们以田埂为纸、汗水为墨,在红土地上书写振兴答卷。从晨光熹微中的入户走访,到星夜灯火下的产业研讨;从化解邻里纠纷的暖心调解,到拓宽农产品销路的创新实践,他们用“脚沾泥土”的躬身力行,将党的政策化作百姓屋檐下的光。为全景展现这群新时代“答卷人”的奋斗图景,特推出《“驻”进民心》月度纪实专栏,通过“驻村日志”定格田间地头的温暖瞬间,记录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诠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担当。让我们跟随驻村书记的足迹,见证大池镇从“驻村”到“助村”、从“住心”到“筑梦”的蜕变历程。
雅金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宇
一、深调研摸家底,锚定发展方位
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省委党校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韩宇在抵达雅金村后主动实现从机关干部到“乡土管家”的角色转换,沉下心扎根,通过“三步走”厘清村庄脉络。一是入户走访听民声,慰问困难群众,传递省委党校关怀,同时收集村民对产业振兴、民生改善的“心愿”,让政策温度与群众诉求精准对接。二是实地踏勘挖潜力,走访村民小组,调研回音谷农场、老宝花生加工厂等产业现状,摸排太平寺、瀑布景观等文旅资源及闲置厂房,挖掘雅金村未来发展潜力。三是座谈交流聚智慧,与村“两委”、老党员、乡贤、种植户围坐田间地头,探讨产业规划、种植技术,在思想碰撞中明晰路径。
图为韩宇走访群众和慰问困难户
二、强项目促振兴,打造发展引擎
为改变雅金村村财收入来源单一的情况,他以“项目为王”思维攻坚突破,为雅金村锚定“农业加工提效益、闲置资产活经济、文旅融合促振兴”三大发展方向。一是农业加工“链”动升级。主动联络上杭、武平的驻村书记跨区域取经,借鉴产业发展经验。立足本地花生品质优势,提出“耕地整合→规模种植→全链加工”路径,以“稻花轮作”模式为核心,联合企业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推动“小花生”变身“大产业”,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二是设施建设“赋能”转型。活用闲置空地,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冷链物流冻库(包装车间地基已走土地审批程序),推动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跃升,解决“丰产难销、增值不足”痛点。三是农文旅“串珠成链”。依托大池镇制高点区位、全镇唯一瀑布景观,规划“春赏花、夏避暑、秋收稻、冬研学”农文旅路线,打造“四季有景、全域可游”的融合样板。
图为韩宇(左三)与村“两委”考察湖洋蒸鸡
图为韩宇(右三)赴武平县参观学习
三、抓党建聚合力,筑牢发展保障
韩宇紧扣“党建引领”主线,与雅金村“两委”并肩作战。他组织村“两委”干部、老党员回望“产业发展成果”“基建变化图景”,围绕“产业怎么兴、乡村怎么建”专题研讨。依托党支部领办的众信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约200亩,用于种植水稻、花生、冰糖芋等农作物,通过“三三制”模式进一步增加村财收入。依靠省委党校支持,三位校领导先后调研慰问雅金村及驻村干部,推动完成春节困难党员群众慰问、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培育村申报等工作,将组织关怀转化为“党群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动能。
图为韩宇陪同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陈雪梅走访雅金村
从“摸家底”到“抓项目”,从“强党建”到“聚民心”,韩宇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好群众路线”的工作理念,以深调研、强项目、抓党建为抓手,与村“两委”共同推动村庄发展破局起势,勾勒出“产业兴、乡村美、民心聚”的振兴画卷。
大东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去非
一、扎根一线察民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4年年底,市人大办周去非带着组织的嘱托和满腔热忱,来到新罗区大池镇大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半年多来,他始终践行“办公桌搬到田头”的工作理念,始终以“村里人”的身份扎根一线,与村民同呼吸、共奋斗。
周去非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到大东村,他第一时间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民情。62户村民家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3户脱贫户更是他重点关心的对象。在走访调研中,周去非特别关注2024年“6.16”水毁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积极对接市区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6万元,切实解决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周书记一来就关心帮助修复被洪水冲坏的路,着实接地气!”村民吴大爷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图为周去非走访群众
二、多措并举谋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周去非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立足大东村实际,着力理清产业发展脉络,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一是引资拓路,绿林强村。与村“两委”一同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主动对接台办,已邀请两批台商至回音谷农庄考察,洽谈投资合作事宜;积极申报30亩肉鸡养殖和100亩稻虾养殖项目,目前肉鸡养殖项目已争取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资金200万元;指导坑头庐农场向新型生态康养基地转型升级,面向中老年消费群体,提升农业康养、自助养老新体验,提升农庄建设层级,已订制20个太空舱位预计年底投入安装。二是亮灯拓路,便民畅行。他把村民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积极协调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用心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与村“两委”筹资20万元安装75盏太阳能路灯,拓宽入村道路、协调供电所加快迁移便民服务中心门口的电线杆(现已树立新杆)。“晚上散步再也不用摸黑了,提升改造太阳能路灯真是办了件大好事!”吴阿姨的话代表了村民们的心声。
图为大东村提升改造的太阳能路灯
三、强化党建固根本,创新学习筑牢防线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周去非同村“两委”共同加强大东村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抓好廉政纪律教育,依托村支部会议,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廉政谈话,筑牢思想防线。同时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微信群开展政策解读,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周书记抓党建很扎实,现在党员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村支委老吴这样评价道。
“下一步,我计划重点化解村级债务问题,推动肉鸡养殖和稻虾养殖项目尽快落地,力争村财收入突破35万元。”周去非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与担当,“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