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川英男,抗战英烈中唯一的侵华敌军,牺牲后八路军冒死抢回遗体
发布时间:2025-07-29 03:05 浏览量:1
故事得从1939年说起。那会儿,宫川英男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家在日本山梨县。搁现在,这年纪的年轻人可能还在琢磨考研还是找工作,但他,被一张征兵令,稀里糊涂地就送到了中国战场。
他被分到了日军第32师团,在山东地界儿跟八路军打仗。你想想,一个普通的日本青年,脑子里可能还装着“大东亚共荣”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对着中国军民举起了枪。那时候,在咱们眼里,他就是个“鬼子”,面目可憎,是侵略者的一份子。
宫川英男一开始确实是侵略者,这点没得洗。但他跟那些顽固不化的军国主义分子又有点不一样。他读过书,有自己的脑子,会琢磨事儿。
在中国的土地上,他看到的跟上头宣传的完全是两码事。他看到的是日军的残暴,是中国老百姓的苦难,是八路军的顽强。这些东西,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了芽。他开始怀疑: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到底在干嘛?
转折点发生在1941年7月。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被八路军包围了,他自己也成了俘虏。
被俘虏,对当时的日本兵来说,是奇耻大辱,很多人宁可自杀。宫川英男估计也挺绝望的。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把他给整蒙了。
八路军没打他,没骂他,还给他饭吃,给他治伤。咱们的战士,自己勒着裤腰带,省下口粮给这些日本俘虏。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八路军有个著名的“宽待俘虏”政策,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更让他震撼的,是八路军里一个叫“日本人觉醒联盟”(后来发展成“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组织。这个组织里,全是像他一样被俘或投诚的日本人。他们每天学习、讨论,分析日本为什么会发动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探讨日本的未来该往哪儿走。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叫杉本一夫的“老前辈”。杉本一夫也是个被俘的日本兵,比他早几年加入八路军。杉本一夫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宫川英男:我们反对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不是日本人民。我们的敌人,是把我们这些普通人推上战场的那些家伙。
这种思想的冲击,对宫川英男来说是颠覆性的。他关上门想了好几天,终于想明白了。他想明白了,自己手里的枪,对准的根本不该是保家卫国的中国人,而应该是那些欺骗他、奴役他的日本法西斯。
1942年,宫川英男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加入八路军,加入日本人民解放联盟,调转枪口,向自己的同胞开火——当然,是思想上的火。
加入了八路军,宫川英男成了一名特殊的战士。他的战场,不在于拼刺刀,而在于攻心。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前线去,对着日军据点喊话。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日本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拿着个大喇叭,对着炮楼里的老乡喊:
“里面的日本兄弟们!我是宫川英男!山梨县来的!你们别再被骗了!天皇和东条英机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中国人民是杀不完的!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回家吧!回家看看老婆孩子!”
这活儿,看着不费力,其实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
你想啊,对面的日本兵,听见一个“叛徒”在喊话,第一反应是什么?肯定是开枪啊!日军指挥官更是恨透了他们,下了死命令:“抓住这些叛徒,格杀勿论!” 所以,宫川英男他们每次上前线喊话,都得冒着枪林弹雨。子弹不长眼,可不会因为你是来“攻心”的就绕着你走。
除了喊话,他还写传单,搞宣传。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那些还在顽抗的日本兵,战争的真相是什么,他们的家人在盼着他们回家。这些传单,就像一把把尖刀,插向日本军国主义的谎言。
慢慢地,他的工作有了效果。一些日本兵听了他的喊话,真的动摇了,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跑过来投诚。每当这时候,宫川英男比打了大胜仗还高兴。因为他知道,他又从法西斯的魔爪里,救回了一个同胞的灵魂。
他跟八路军的战士们吃住在一起,学会了说中国话,甚至能哼几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战友们眼里,这个高高瘦瘦、总是很腼腆的日本人,早就不再是“鬼子”,而是可以把后背交给他的“宫川同志”。
时间来到1945年8月。
日本快完蛋了,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但有些死硬的军国主义分子,还在做着最后的疯狂挣扎。
在河北峰峰矿区和河南安阳之间的漳河一带,有个叫张庄的村子,驻扎着一支日军。八路军决定拔掉这个钉子。
战斗打响前,我军指挥员考虑到宫川英男是日本人,又是搞宣传工作的,本不打算让他上一线。但宫川英男主动请战,他说:“这是最后的战斗了,让我去吧!我能劝他们投降,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指挥员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1945年8月7日,战斗打响。宫川英男又一次冲到了阵地最前沿,架起了喊话的喇叭。
“对面的日本兄弟们!我是宫川英男!日本已经战败了,抵抗是没有意义的!你们的家人在等着你们!放下武器,八路军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炮楼里的日军一片死寂。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正在喊话的宫川英男。
开枪的,是日军的一个小队长。他早就认出了这个“叛徒”,在绝望和疯狂中,扣动了扳机。
宫川英男倒在了血泊中,那年,他才26岁。
宫川英男牺牲的消息传回指挥部,当时的太行军区六分区司令员巢哲甫(一说为军分区司令员楚大明,史料记载略有出入,但下令抢回遗体是确凿事实)勃然大怒,一拳砸在桌子上,眼睛都红了。
他对着通讯员吼道:“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把宫川同志的遗体给我抢回来!他是我们的同志,不能让他落在敌人手里!”
一声令下,八路军的战士们发起了猛攻。这一次,他们不是为了攻下一个山头,也不是为了缴获多少武器,就是为了一个朴素的念头:把我们的战友,宫川英男,带回家。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战士们用生命开路,硬生生从敌人的火力网下,将宫川英男的遗体抢了回来。
遗体被安放在一口上好的棺木里。八路军为他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追悼会。上千名军民自发前来,为这位日本籍的八路军战士送行。人们把他安葬在了峰峰矿区的山坡上。
1953年,为了纪念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国家修建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宫川英男的遗骨,也被迁葬于此,和无数中国英雄长眠在一起。
他的墓碑上,刻着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题词: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志》编辑委员会. (2009).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
新华网. (2015). 宫川英男:特殊党龄的日本籍抗日烈士.
中国军网. (2020). 一位日本籍八路军烈士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