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学(131)—— 山西大学

发布时间:2025-07-27 05:39  浏览量:1

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足迹深深留下。前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去追逐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

这期为大家介绍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简称“山大”(SXU),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以物理学、哲学、环境科学为核心优势。

学校名片

院校简称:山大

创办时间:1902年

院校类别:综合类大学

院校本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发展历史

1902年,山西大学堂创立,后经多次合并和更名

1943年,更名国立山西大学

1953年,院系调整,工、医、法等科独立建校(今太原理工、山西医科大等),文理学科重组为山西师范学院

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

2005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

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高校

校训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

校徽

山西大学校徽为双圆环,内环中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工科教学楼,下方标注建校年份“1902”,体现百年办学历史。钟楼指针指向八点,象征学校如初升朝阳,充满活力与希望,呼应“自强不息、千秋辉煌”的主题。‌‌‌‌外环上部为楷体中文校名,下部为英文校名“Shanxi University”,凸显中西文化交融的办学传统。

名校风采

坞城校区(主校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标志性设施: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堃墀院士团队),山西大学堂旧址博物馆(全国文保单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院。

东山校区:聚焦新兴学科,建有超算中心(山西最高算力)、合成生物学学院。

大东关校区:定位工程技术教育,设电力工程系(国家电网人才基地)。

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国家战略。

知名校友

彭堃墀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光学奠基人

朱日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姚奠中 国学大师

人才培养

“初民学院”试验班(本硕贯通):实行“文科+理科+工科”跨学科培养,导师含诺奖得主。

学员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能源革命菁英计划”:联合山西焦煤集团开设智能采矿、煤基碳材料课程。

与法国索邦大学共建“中法量子联合实验室”。

科研平台及成果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冈学研究院(国家文物局重点基地)。

实现“连续变量量子纠缠光源”长期稳定运行(世界纪录,支撑“墨子号”卫星实验)。

研发“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于汾河流域治理。

编撰《三晋文库》(大型山西历史文献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社会贡献

主导云冈石窟3D数字化重建。

建立山西古建筑数字档案库。

编制《山西能源革命技术路线图》。

开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年消纳固废千万吨。

学科优势

覆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艺、教、医11大学科门类,设31个学院,87个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

“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量子光学方向)、哲学(科技哲学方向)。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B类学科有14个。物理学B+、哲学B、环境科学与工程B。物理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物理学进入ESI全球前3‰。

山西大学以“文理并重、量子引领”为办学特色,在量子光学、科技哲学、黄河流域生态三大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扎根三晋、守护文脉、服务转型”的使命,持续为国家量子科技突破、文化传承创新及能源革命输送核心人才,是黄河流域高等教育的战略支柱。

Hi,我是李楠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