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十大元帅更早进入政治局,曾杀害徐帅妻子,1955年获上将军衔

发布时间:2025-07-27 15:56  浏览量:1

在风景秀丽旎的大别山南麓、鄂豫交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红安。

正是这个寂寂无名的小地方,奇迹般地走出了200余名将军,素有“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誉。

周纯全上将,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是红四方面军真正的“第四号人物”,很早就进入政治局,却因犯下大错被“雪藏”十年,受到毛泽东的点名批评。

周纯全的人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也是红军队伍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1905年,周纯全出生在红安一个贫困的农户家里。

由于父亲早逝、家境困难,身为长子的他为了养家糊口,14岁的时候就去一个人跑到武汉赚钱谋生。

到了武汉以后,在底层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周纯全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先进思想,开始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到了1927年,他已经是鄂东地区农民运动的骨干,还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那段时间,家乡红安县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协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周纯全不分日夜地奔走在各个村庄之中,为群众宣传革命思想。

受到启蒙的农民们拿着大刀、梭镖,举行游行,“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震天动地。

为了激励农民运动,周纯全将八里湾的一个大恶霸捕押到县城审判。

这个恶霸原先依仗自己担任民团头目,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他曾枪杀交不起租的佃户,还把游击队员活活打死。

因此,当他的罪行被贴出来以后,许多乡亲都称赞“周纯全立了大功,给老 百姓报了仇”。

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有力地推动了鄂东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

1931年,周纯全当选鄂豫皖省委常委。

也是在这一年,国内的形势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凶险。

一方面,国民党一次次发动“围剿”,红军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是,刚从苏联回国的张国焘,被派到鄂豫皖担任中央分局书记,成为鄂豫皖名副其实的 “一把手”。

这时,中央正处于“王明路线”统治时期。

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全力支持,王明独揽了领导大权。他向全国各苏维埃区域派去了一些中央代表,掌握了苏区的党政大权。

时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张国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来到鄂豫皖苏区的。

来到鄂豫皖之后,张国焘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开始打着“清除反动势力”的名头,消除异己。

鄂豫皖苏区原特区政府政治保卫局升格为政治保卫总局,周纯全为总局长。这事实上是一个专门的肃反机构。

那段时期,鄂豫皖许多优秀将领和地方干部遭到打压甚至杀害,如许继慎、邝继勋、周维炯、曾中生等,均被处决。

到了最后,连徐向前也在被怀疑之列。

周纯全作战时不畏生死,但在政治上却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敏感度。

他对张国焘却是言听计从,一味忠实地执行命令,跟随张国焘犯下了不少错误。

其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就是逮捕并杀害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

1932年6月间,保卫局将程训宣和她的婶娘黄凤仙抓走了。

程训宣被关押后,保卫局的人员对她用尽酷刑,逼迫她承认自己是“改组派”,还要她供认徐向前也是“改组派”。

可程训宣宁死也不肯诬陷出卖自已的丈夫。

张国焘没有得到她的口供,就下令将她处死。

临刑之前,程训宣把自己穿过的红棉袄交给婶娘,说:“婶,你的孩子还小,你要坚强些,争取活着出去。”

她还嘱托转告丈夫徐向前:“你的妻子对你是忠诚的,对党是忠诚的。”

徐向前结婚后,就和妻子聚少离多。

程训宣被捕的时候,他正在前线忙着对付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根本不知道妻子被杀害的消息。直到长征抵达延安后,他才听闻妻子已经牺牲的噩耗。

几年后,徐向前见到了周纯全。

他悲愤交加地质问周纯全:“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了,她有什么罪过?”

周纯全实话实说:“她没有什么罪。当时抓她,就是为了搞你的材料。”徐向前明白,下令的张国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凶手。他虽悲痛至极,也只能不了了之。

1935年5月,周纯全被增补为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对于跟随张国焘肃反期间所做的一切,他一直沉浸在愧疚中。

一到陕北,周纯全便主动向周恩来认错,做出了深刻检讨,要求党组织对自己进行处分,并辞去了一切职务。后来,他主动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治学”生涯。

整整10年,周纯全都没有再带兵上过前线。从此失去部队指挥权。

他先后担任陕北公学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校长、滨海行政公署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远离了军队系统,在行政系统上也越发边缘化。

抗战胜利后,周纯全去了大东北,担任一家煤铁总公司的总经理。如果照这个路子走下去,他根本没办法在开国后被授予上将。

可是在东北,周纯全再一次抓住了机会。

1946年,周纯全调任辽南省委委员、辽南行署主任,负责后勤保障事宜。

辽南南靠大连,东靠朝鲜,海路直通胶东,是重要的后方基地。

周纯全在放手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恢复铁路交通和工厂生产、 建立民主政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功为部队解决了缺少粮食和冬装的问题,还妥善安置了大批伤员和部队干部的家属。

早年长征途中,周纯全的右眼被子弹划伤,落下了毛病。后来到了东北,他因为劳累过度,没有好好休息,右眼最终失明。这便是他日后被称为“独目上将”的由来。

出色的后勤工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

战争打响之初,由于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加上未在朝鲜设立后勤机构,我军的后勤运输一直是个难题。

物资匮乏,前线的士兵们饱受寒冷和饥饿之苦。

志愿军的后勤工作由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十几个人组成的指挥所设在沈阳,离的又远、力量又薄弱,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1950年冬,周纯全受组织委派,去朝鲜慰问部队。在一个山洞里,他见到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彭德怀看到他以后很开心地说:“你不要走了,留下来管管后勤! ”

周纯全大感意外,但还是毅然接过了这个重任。

就这样,周纯全在被彭德怀“扣留”后,在还没有正式任命、正式职务的情况下,就投入到了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工作之中。

直到1951年5月,他被正式任命为志愿军后勤部部长。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周纯全头脑清楚,记忆力很强,军事经验丰富,很快就打开了后勤工作的局面。

他工作的原则是:前线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没有的就筹,筹不到的就自己生产;宁肯后方挨饿受冻,也要尽量满足前线战士的需求。

此后,志愿军的后勤成果突飞猛进。

周纯全亲自抓兵站运输线的建设,对最后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就连美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都惊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 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到最后,美军不得不承认:“由于共军后勤系统的灵活性……绞杀作战未获成效。”

由于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的贡献,周纯全于 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5年7月28日,周纯全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终年80岁。

回顾周纯全的一生,年少参加革命、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也曾因滥杀无辜、犯下大错,导致后来长期做后勤工作。

论资历,周纯全27岁出任红四方面军主力第十师政委,并在1935年8月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仅次于朱总司令、第二个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开国将帅。如果不是因为跟随张国焘犯下错误,他在建国后很有可能被授予大将军衔。

但是由于肃反期间的污点,周纯全不得不选择低调工作,以至于后来的政治、军事生涯波澜不惊,无法与彭德怀、林彪等名将相提并论。因为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他的职务长期原地踏步,也造就了他少言寡语、谨言慎行的性格,由此躲过很多运动,安静平稳度过一生。

对于周纯全来说,这既是不幸,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