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范围内慰安妇所的部分分布
发布时间:2025-07-22 22:27 浏览量:1
日军 "慰安妇" 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期间,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士兵的性工具、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军事性奴隶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丑陋、最肮脏、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录。自 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至 1945 年日本投降期间,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广泛设立慰安所,实施了系统性的性暴力行为。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范围内设立的慰安妇所的详细情况,包括各城市慰安所的数量排名、具体数量、建立时间及现存地址。通过对历史档案、学术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综合分析,还原这一制度的实施状况,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
目前,关于日军慰安所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数据分散、统计标准不一等问题。本文将基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资料,对中国各地的日军慰安所进行系统梳理,为历史研究和纪念保护提供参考。
根据目前已发现的档案、日本战犯笔供、"慰安妇" 口述、相关报纸及文史资料等多方证据推断,中国各地日军慰安所数量排名如下(按慰安所数量从多到少排列):
排名地区慰安所数量主要分布城市1湖北省至少 295 个武汉、宜昌、沙市、黄冈、黄石、咸宁、鄂州等
2上海市至少 172 个虹口、杨浦、浦东、宝山、青浦等
3浙江省至少 183 个杭州、嘉兴、金华、湖州、宁波等
4南京市至少 40 个利济巷、傅厚岗、下关、太平南路等
5海南省至少 93 个海口、三亚、琼海等
6山东省济南、青岛等城市有数十个济南纬六路、青岛等地
7广东省广州、汕头等城市不详
8江苏省 (除南京外)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不详
9北京市 / 天津市不详北京、天津市区
10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不详
这一排名反映了日军在华慰安所的地理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日军占领时间长、驻军密集的地区,尤其是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大城市和交通枢纽。
日军慰安所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
由北向南渐次分布,区域差异大:总体上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这与日军侵华的路线和占领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沿交通线和军事据点集中:慰安所多分布在铁路沿线、港口城市和军事基地附近,如下关区作为南京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军事基地,集中了多个慰安所。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分布:在占领城市中,慰安所通常集中在商业区和日侨居住区,如南京的太平南路、长白街一带,这里是日军的侨民区,慰安所特别多。与日军驻防地点密切相关:慰安所的分布与日军驻防地点高度重合,如湖北的慰安所分布同日军驻防地点密切相关,武汉三镇成为日军作战的大后方,慰安所数量最多。稳定性与流动性并存:在日军长期占领的地区,如武汉,慰安所呈现稳定性;而在前线地区,则表现出流动性的特点。这些分布特征反映了日军慰安所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军事需求,是日军战争机器的组成部分,而非单纯的性暴力场所。
湖北省是目前发现日军慰安所数量最多的省份,慰安所数量超过 295 个。
武汉作为湖北省会,是日军在华中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慰安所数量众多:
汉口积庆里慰安所群:建立时间:1938 年 11 月 8 日慰安妇数量:约 280 名(韩国人约 150 名,日本人约 130 名)慰安所数量:最多时达 30 家管理机构:日本陆军中支 那派遣军汉口兵站现状:位于武汉市江汉区,部分建筑已被改造汉口联保里慰安所:位置:汉口联保里特点:日军慰安所的集中地之一武昌斗级营慰安所:位置:武昌斗级营慰安所数量:至少 4 家(梅崎楼、大盛馆、菊水、大和馆)资料来源:《支 那在留邦人人名录》(1942 年第 33 版)记载武昌斗级营:位置:武昌斗级营特点:武昌慰安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汉口生成里、联保里、斗级营与粮道街:位置:汉口生成里、联保里,武昌斗级营与粮道街建立时间:1938 年 10 月 25 日 - 27 日日军侵占武汉后陆续设立汉口积庆里:占地面积:约 13000 平方米建筑结构:主巷道为南北向,宽 4.5 米,两边各有七排二层楼石库门房屋,共 80 多栋出入口:共有 5 个出入口,每处都有日本宪兵把守管理机构:由日本陆军汉口兵站管理,首任兵站司令为池田龙大佐医疗设施:设有日本陆军汉口特殊诊疗所,专门为慰安妇治疗性病,负责人是长泽健一军医中尉现状:2017 年调查时,积庆里面临拆迁,建筑保存状况不佳汉口其他慰安所:数量:到 1939 年,武汉地区有记录的慰安所有 20 处,最多时达 60 多处分布:大华饭店、生成里、联保里、斗级营与粮道街等地方宜昌作为湖北省重要城市,日军在此设立了多个慰安所:
宜昌平和里慰安所群:位置:宜昌城区二马路平和里慰安所数量:4 个(一力馆、国际馆、阿也美馆、阿也美本馆)建立时间:1940 年左右资料来源:日军绘制的地图清楚标明了慰安所地址现状:部分建筑尚存宜昌其他慰安所:数量:日军曾在宜昌设 10 处慰安所分布:不详湖北省其他地区的慰安所分布广泛:
沙市、沔阳、大冶、应山、嘉鱼、荆门、天门等地:位置:沙市、沔阳、大冶、应山、嘉鱼、荆门、天门等城市和地区建立时间:日军入侵后陆续设立十堰地区:位置:十堰(几乎均为山区)建立时间:1945 年 3 月(战争即将结束时)特点:即使在几乎全是山区的地方也设有慰安所,令人愕然湖北省慰安所的分布呈现出稳定性与流动性并存的特点,这与湖北特殊的战略地位有关。武汉三镇成为日军作战的大后方,其他地区又有或短或长的兵站支点,更有几次会战的作战前线。
上海是日军 "慰安所" 存在时间最长、最集中的城市,目前已实地查证到的上海日军慰安所就有 172 个。
上海的日军慰安所历史悠久,早在 1931 年就已出现:
大一沙龙:位置:上海虹口区东宝兴路 125、123 弄建立时间:1931 年(日军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慰安所)存在时间:从 1931 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整整 14 年(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日军慰安所)经营范围:"咖啡贷席业"老板:近藤美津子(来自东京)建筑结构:2 层西式砖木结构建筑,装饰性较强规模:最初有日本 "慰安妇"7 人左右,后扩展到 27 人,并吞并了后面的两幢中国人的住房管理:由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直接管理现状: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 125 弄 1 号,已被列为保护对象1932 年上海 "一・二八" 事变后设立的慰安所: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上海的日军慰安所数量迅速增加:
1937 年上海沦陷后的慰安所:数量:至少 172 个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虹口、杨浦、浦东、宝山、青浦等多个区域调查时间:从 1993 年至 2018 年,历时 25 年的实地调查调查团队:苏智良教授团队资料来源:战时的日伪档案、日本人在华文献和书籍、日军老兵回忆、战时中国报刊资料、中国受害者和证人的证词上海日军慰安所分类:海军慰安所:如 "大一沙龙"、"小松亭"、"永乐馆"、"三好馆" 等陆军慰安所:如杨家宅慰安所等复合型慰安所:如虹口行乐所、上海军人俱乐部等主要慰安所列表:上海的 172 个慰安所包括:大一沙龙、三好馆、小松亭、永乐馆、陆军 "慰安妇团"、伦敦酒吧、心酒吧、伊甸园酒吧、阿里郎酒吧、少女酒吧、亚细亚酒吧、光酒吧、乐酒吧、贝贝酒吧、伯格斯酒吧、美楣里的慰安所、东优园、大胜馆、春园、虹口行乐所、上海军人俱乐部、沪上园慰安所、旭俱乐部、风月庄、沪月、末广海军慰安所等。
吴淞地区慰安所:数量:17 个(120-136 号)分布:吴淞地区江湾地区慰安所:数量:15 个(97-111 号)分布:江湾地区浦东地区慰安所:庆宁寺慰安所(93 号)旗昌栈的两个慰安所(94-95 号)杨家宅慰安所(96 号)高桥慰安所(148 号)塘桥慰安所(149 号)浦上路 6 号慰安所(150 号)嘉定地区慰安所:数量:5 个(138-142 号)分布:嘉定地区青浦地区慰安所:数量:3 个(143-145 号)分布:青浦地区崇明地区慰安所:庙镇慰安所(146 号)城桥镇慰安所(147 号)上海慰安所的设立与管理呈现出系统性和组织性的特点,从 1931 年的第一个慰安所到全面侵华时期的大规模设立,形成了完整的 "慰安妇" 制度体系。
浙江省是日军在华东地区的重要占领区,慰安所数量众多,至少有 183 个。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日军在此设立了多个慰安所:
杭州慰安所总体情况:数量:至少 13 处分布:西湖湖滨、人民路泗水新村、胜利剧院附近、利星广场附近、平海路中山大酒店附近等资料来源:浙江教育学院副教授高熊飞十几年的调查结果杭州湖滨地区慰安所:位置:西湖湖滨一带背景:日军占领杭州后,是所谓的 "大日本皇军驻浙江省特种高等技术课",即发放良民证、通行证的地方慰安妇住所:部分慰安妇住在靠西湖边有花园的房子里杭州人民路泗水新村慰安所:位置:杭州人民路泗水新村建筑结构:两幢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末的房子,很多房间的木板门是长长的日本式样,门上有特殊的铁框(据说是日本人领标,从此处递给慰安妇的),一些 "井" 字形的玻璃窗在当时镶嵌难度很高,也都是日本的式样规模:两层楼结构,共有 48 套房间(后在原先平台的地方加了一层)标识:大门口左边第一间房间前的台阶左侧墙壁上曾写有 "慰安所" 几个大字现状:2002 年调查时,泗水新村刚粉刷一新,是杭州现存的惟一一处慰安所旧址杭州平海路慰安所:位置:平海路中山大酒店附近数量:伪军办的 3 个慰安所背景:据一位曾给日军作翻译的老人讲述杭州拱宸桥地区慰安所:位置:杭州拱宸桥一带背景:当年日本人驻军较多的地方,因此慰安所数量较多故事:有个日本侨民在此开了慰安所,后来当地老百姓用其两个老婆交换关在慰安所里的中国姑娘,迫使日本人关掉了慰安所杭州其他慰安所:位置:现浙江外文书店对面的湖畔居一带(日军占领杭州后为 "大日本皇军驻浙江省特种高等技术课")湖滨 5 弄:曾有慰安妇住在这些房子里杭州人民大会堂附近:一处规模比较大的日军在杭慰安所旧址金华地区是浙江省日军慰安所的另一个集中区域:
金华地区慰安所总体情况:数量:约 20 处分布:金华、武义、兰溪、义乌、浦江以及当时尚属金华地区的诸暨等地朝鲜人组织:留居金华的朝鲜人曾组织 "鸡林会"慰安妇数量:"鸡林会" 中有慰安妇 84 人年龄分布:最年轻的 17 岁,最大 64 岁,平均年龄 21 岁主要 "花街":雅堂街(不足 300 米的老街上有四五处慰安所)金华婺城区长山乡石门村慰安所:位置:金华婺城区长山乡石门村建筑结构:一幢二层木质结构的楼房,每层有三间建立时间:1942 年左右(房子刚造好还没住进去就被日军占用)日军驻扎情况:日军占领金华期间,曾在长山乡一带驻扎,石门村是日军营部所在地日军军部:当地首富有一幢大宅被日军征用作为军部日文报纸:在楼上小阁间的木质板壁上,残留着曾经粘贴的碎报纸,上面的日文依稀可辨,写着 "战争"、"大东亚共荣"、"儿童故事" 等字眼慰安妇情况:当时有四五个女人,说日文,可能不是中国人现状:2018 年调查时,该建筑保存状况一般,金华婺城区文物办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应该加以保护金华 "鸡林会" 相关慰安所:数量:11 个慰安所慰安所老板:8 人管理人员:7 人慰安妇数量:126 人(占金华鸡林会朝鲜人总数的 60%)最年轻慰安妇:17 岁慰安所相关人员总数:141 名(占金华鸡林会朝鲜人的 67.19%)资料来源: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藏日文版《金华鸡林会会则及名簿》浙江省其他地区也分布着众多慰安所:
嘉兴地区:分布:嘉兴王店、海宁、长兴、湖州、桐乡等特点:日军占领时间长,慰安所数量较多宁波地区:分布:鄞县、象山、奉化等特点:日军侵扰频繁,设有慰安所浙江省其他地区:数量:全省 77 个市县中,有 38 个曾遭日军长期占领,30 个县之县城被一次或多次袭扰,几乎每个被侵扰和占领的地区都有日军开设的慰安所日军占领时间:自 1937 年 11 月 5 日日军踏上浙江省平湖县金丝娘桥一线开始,至 1945 年 9 月 4 日富阳县宋殿村投降浙江省日军慰安所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几乎覆盖了所有被日军占领和侵扰的地区,且形式多样,隐蔽性强。
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实施较早且较为集中的城市,慰安所数量至少有 40 多个。
利济巷慰安所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
基本情况:位置: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 2 号和 18 号原建筑名称:"普庆新村"建造者:国民党少将杨春普(1935 年至 1937 年间陆续建造)建筑结构: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现状:已被改造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文物保护级别:2019 年 10 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设施级别:2020 年 9 月被列为 "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改造为慰安所过程:时间:1937 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名称变更:将利济巷 2 号改造为 "东云慰安所",将 18 号改造为 "故乡楼慰安所",后来两处连在一起慰安妇来源:至少数十名朝鲜籍 "慰安妇"特殊房间:利济巷 2 号楼上第 19 号房间是朝鲜籍 "慰安妇" 朴永心当年被拘禁的地方历史见证:朴永心指认:2003 年 11 月 21 日,曾在此做过 3 年 "慰安妇" 的朝鲜妇女朴永心来现场指认,确认利济巷 2 号就是当年的 "东云慰安所",并认出了楼上第 19 号房间、楼梯旁的售票口、她们当年使用过的洗脸间、洗澡间等朴永心身份:朝鲜籍 "慰安妇",1939 年被诱拐来此做了 3 年慰安妇重要性: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是亚洲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 "慰安所" 旧址,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建筑规模:组成:由 8 幢淡黄色的两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3000 多平方米分区:南部的东云 "慰安所" 关押朝鲜籍妇女,主要接待日本士兵;北部的故乡楼 "慰安所" 住着日本籍慰安妇,主要接待日本军官其他相关建筑:科巷南寿星桥口的 "吾妻楼慰安所"保护历程:2004 年下半年:拆迁人员进场,居民收到拆迁通知书,后拆迁中断,但老房子长期缺乏保护2008 年:一场大火将旧址的一栋二层高的房顶、楼板烧塌2013 年:经南京五位专家学者申请,将 "利济巷民国建筑群" 认定为文物建筑2014 年 6 月 7 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增补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 年 6 月 25 日:各界人士代表为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揭碑2014 年 6 月 26 日:南京市文广新局举行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碑" 落成仪式2015 年 12 月 1 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陈列展览:文物展品:共展出 1600 多件文物展品、400 多块图板、680 多幅照片国家一级文物:两件,一件是已故 "慰安妇" 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赠的消毒剂高锰酸钾(南京汤山原日军高台坡慰安所发给 "慰安妇" 用作卫生措施的);另一件为松下富贵楼慰安所为 "慰安妇" 检查身体时使用的内窥器其他展品:从日本友人大东仁处征集的 "突击一番" 安全套和星秘膏,安全套上印有日军标志和 "突击一番" 字样展览主题:以 "泪" 为主线,设计了 "泪洒一面墙"、"泪湿一片地"、"泪滴一条路",以及 A 区展览厅序 "无言的泪" 及 "流不尽的泪" 五大部分南京的慰安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南京慰安所总体情况:数量:至少 40 多个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太平南路、长白街一带(日军的侨民区);二是下关地区(日军驻扎区)设立途径:三种(日军攻占南京后的初期自行设立临时慰安所;通过汉奸 "招募"、胁迫、诱骗中国妇女设立;由日本娼业主开设)南京慰安所按建立时间分类:初期阶段(1937 年 12 月):背景:日军攻占南京后,日本军部从后方征调的日本、韩国籍慰安妇尚未到达,日 "华中方面军" 司令部遂密令各部日军自行设立临时慰安所资料来源:魏特琳和拉贝的日记、日军第 16 师团第 30 旅团士兵井上益男的回忆录手段:日军诱骗中国妇女,声称让她们为日军洗衣、烧饭,到夜晚则强迫她们做慰安妇中期阶段(1938 年):设立方式:通过南京本地的汉奸地痞流氓,"招募"、胁迫、诱骗中国妇女,设立慰安所,进行商业性经营首个由汉奸设立的慰安所:1937 年 12 月 22 日在傅厚岗和铁管巷挂牌开张傅厚岗慰安所:专为日军将校服务铁管巷慰安所:服务对象为普通日军士兵与下级军官后续发展:1938 年,王承典、孙叔荣、乔鸿年等汉奸又在瑞福里、夫子庙贡院街等地开办慰安所后期阶段(1938 年后):设立方式:由日本军部自行开办或委托日侨娼业主设立服务对象:日军中高级将佐(军方开办)和普通官兵(日侨娼业主开办)慰安妇来源:开始多为日本军方征召的日本籍、韩国籍 "营妓",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妇女被掳掠、胁迫、诱骗充当慰安妇南京各区域主要慰安所:城中地区:鼓楼饭店中部慰安所傅厚岗慰安所珠江饭店慰安所(位于中央路之左)珠江路满月慰安所(位于相府营)菊花水馆慰安所湖北路楼子巷 25 号共乐馆慰安所皇军慰安所(铁管巷瑞福里)上军南部慰安所(铁管巷四达里)城北地区(下关一带):华月楼慰安所(下关商埠街惠安巷 13 号)铁路桥慰安所(下关石梁柱大街 85 号)鹤见慰安所日华会馆慰安所圣安里 A 所慰安所圣安里 B 所慰安所东幸升楼慰安所(下关大马路德安里 14 号)煤炭巷慰安所(惠民桥升安里)大垣馆军慰安所(下关大马路)城外郊区:昭和楼慰安所(浦口大马路 7 号)日支馆料理店兼慰安所(浦口大马路 3 号)一二三楼慰安所(浦口大马路 10 号)江浦慰安所汤山慰安所城南地区:安乐酒店日军军官俱乐部(太平南路,现改为江苏饭店)松下富贵楼慰安所(常府街细柳巷福安里 5 号)青南楼慰安所(菊水楼慰安所,文昌巷 19 号)白菜园大院(大行宫以南,太平南路文昌巷 19 号)东云慰安所(东方旅馆,利济巷 2 号)故乡楼慰安所(利济巷 18 号)吾妻楼慰安所(科巷南寿星桥口)浪花楼慰安所(中山东路四条巷树德里 48 号)筑紫屋军食堂(洪武路 18 号)大华楼慰安所(大观楼慰安所,白下路 213 号)南京慰安所的管理与特点:管理类型:日军直营、日侨经营、汉奸经营和兵站指定的慰安所变化趋势:由军队直营到侨民、汉奸经营建筑特点:很多慰安所由旅馆改造而来(南京的日军慰安所有近 20 个是在旅馆基础上建立的)房间设置:一般一个房间安排一个 "慰安妇",房间既是生活场所,也是 "工作场所"慰安妇来源:中国妇女(包括台湾妇女)、朝鲜半岛妇女和日本妇女分布特点:相对集中在南京较为繁华的区域,如夫子庙到大行宫一带(日军的 "日人街" 所在地,靠近军营与军事机关)南京慰安所的设立与管理反映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系统性和组织性,是日军在华实施性暴力的重要证据。
海南是日军在华南地区的重要据点,慰安所数量众多:
总体情况:数量:至少 93 处受害人数:至少 5000-7000 名女性受害者个案:168 例设立背景:围绕日军 "南进" 基地建设和资源掠夺的需要影响因素:日军的军事行动、驻军形态和日本官方海外移民活动直接影响慰安所的时空分布和类型特殊之处:台拓企业的深度参与和 "战地后勤服务队" 的双重压迫,使得海南慰安所的设立方式、"慰安妇" 的强征手段和来源呈现多样性历史定位:"慰安妇" 制度在海南的实施是日本战争支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系统性国家犯罪的具体体现主要分布区域:海口三亚琼海等城市和地区山东省的日军慰安所主要分布在济南、青岛等城市:
济南慰安所:数量:不下数十家主要分布:纬六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有名的 "花街")主要慰安所:"星俱乐部"、"樱桃" 军官用慰安所、纬八路慰安所、二大马路纬九路慰安所周边地区:历城县、历城县西营村、章丘县、长清县崮山等地也设有慰安所受害人数:被监禁强奸的中国妇女 171 名,朝鲜妇女 373 名青岛慰安所:数量:不详分布:青岛市内及周边地区除上述主要城市外,日军在许多中国城市都设立了慰安所:
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数量:不详特点:日军在向南京进攻过程中占领这些城市,期间制造了大量性暴力事件慰安妇数量:据战犯谷寿夫供述,日军在苏州掳掠妇女 2000 余人,无锡 3000 余人,杭州 20000 余人北京市、天津市:数量:不详分布:市区及周边地区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等):数量:不详分布:主要城市及铁路沿线广东省(广州、汕头等):数量:不详分布:主要城市及沿海地区日军在中国设立的慰安所,其建立时间呈现以下特征:
时间跨度大:从 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后不久设立的第一个慰安所(上海 "大一沙龙"),到 1945 年日本投降前仍在设立的慰安所(如湖北十堰的慰安所),时间跨度长达 14 年。随军事行动推进而设立:日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往往会在短期内设立慰安所,以满足军队的性需求。分阶段发展:慰安所的设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1931-1937 年)、全面侵华时期(1937-1941 年)、太平洋战争时期(1941-1945 年)。从临时性到制度化:初期多为临时性的性暴力场所,随着战争的持续,逐渐发展为系统的慰安妇制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设施。上海 "大一沙龙":建立时间:1931 年 11 月(日军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慰安所)位置:上海虹口区东宝兴路 125、123 弄管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指定的 "海军指定慰安所"存在时间:从 1931 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整整 14 年1932 年 "一・二八" 事变期间上海设立的慰安所:建立时间:1932 年 1 月(上海 "一・二八" 事变期间)数量:4 个("大一沙龙"、"小松亭"、"永乐馆"、"三好馆")背景: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增兵,为满足士兵性需求而设立上海杨家宅慰安所:建立时间:1932 年 "一・二八" 事变期间位置:上海东南角的翔殷路调查时间:1993 年 7 月苏智良教授首次调查南京慰安所:首个慰安所建立时间:1937 年 12 月 22 日(傅厚岗慰安所)正式确立时间:1937 年 12 月 28 日,上海派遣军参谋部第二课在南京召集会议,审议通过了开设南京慰安所的方案,标志着慰安妇制度在南京正式确立大规模设立时间:1938 年,日军通过汉奸在瑞福里、夫子庙贡院街等地大规模设立慰安所武汉慰安所:汉口积庆里慰安所建立时间:1938 年 11 月 8 日总体设立时间:1938 年 10 月 25 日 - 27 日日军侵占武汉后陆续设立杭州慰安所:设立时间:1937 年 12 月日军占领杭州后主要慰安所建立时间:1938 年(如杭州拱宸桥大同旅馆、吴山路大亚旅馆、清泰第二旅馆、延龄路大同旅馆等 8 家慰安所)浙江省其他地区慰安所:设立时间:自 1937 年 11 月 5 日日军踏上浙江省平湖县金丝娘桥一线开始陆续设立主要战役期间设立:1937 年 "杭嘉湖战役"、1941 年 "宁绍战役"、1942 年 "浙赣战役" 等战役期间和之后设立湖北省其他地区慰安所:设立时间:1938 年日军入侵鄂东后,在黄冈、黄石、咸宁、鄂州等地建立慰安所;同年 10 月 26 至 27 日武汉三镇沦陷后,在武汉建立大量慰安所;随后逐渐入侵到鄂东北、鄂中等地,慰安所也随之设立最晚设立记录:1945 年 3 月,在十堰山区仍设立了慰安所海南慰安所:设立时间:1939 年日军占领海南岛后开始设立,主要集中在 1941-1943 年间设立背景:围绕日军 "南进" 基地建设和资源掠夺的需要华北地区慰安所:设立时间:1940 年前后,日军在华北地区加强了慰安所的设立特殊案例:1940 年 1 月 5 日,日军攻克绥远重镇五原后,从山西运来 54 名中国 "慰安妇" 设立慰安所中国其他地区慰安所:设立时间:1941-1945 年间,日军在其占领的所有地区继续设立慰安所,直到日本投降最晚设立记录:1945 年 3 月在湖北十堰山区设立的慰安所慰安所的建立时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北地区:特点:设立时间最早(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后),持续时间最长代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的慰安所华东地区:上海:设立时间早(1931 年),数量多,体系完善南京:设立时间集中在 1937 年 12 月至 1938 年杭州:设立时间集中在 1937 年 12 月日军占领后华中地区:武汉:设立时间集中在 1938 年 10 月日军占领后湖北其他地区:随日军入侵时间不同而陆续设立(1938-1945 年)华南地区:广州:设立时间集中在 1938 年 10 月日军占领广州后海南:设立时间集中在 1939 年日军占领海南岛后华北地区:设立时间:1937 年七七事变后开始设立,1940 年前后达到高峰代表:北京、天津、张家口、太原等城市的慰安所这种区域差异反映了日军侵华的战略步骤和军事部署,也反映了慰安妇制度与军事行动的紧密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日军慰安所旧址的保存状况各不相同: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保护状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现状:已修复并改建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2015 年 12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 2 号和 18 号参观方式:需网络预约,每日 9:00—16:30 开放,周日、周一及法定节假日闭馆,不接待团队参观上海 "大一沙龙" 旧址:保护状态:已被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列为保护对象,计划建立纪念馆地址: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 125、123 弄现状:2014 年调查时,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水泥砌的花坛、台阶和地坪上的马赛克装饰大部分还保存着进展:2018 年上海书展期间,传来上海虹口区政府决定将在 "大一沙龙" 旧址上建立纪念馆的消息杭州人民路泗水新村慰安所旧址:保护状态:杭州市现存的惟一一处慰安所旧址地址:杭州市人民路泗水新村现状:2002 年调查时已粉刷一新,但部分日本风格的建筑元素仍保留宜昌平和里慰安所旧址:数量:2 处(一力馆、国际馆、阿也美馆、阿也美本馆中的两处)地址:宜昌城区二马路平和里现状:部分建筑尚存武汉积庆里慰安所群:保护状态:面临拆迁,保护状况不佳地址:武汉市江汉区积庆里现状:2017 年调查时,部分建筑已被改造,面临拆迁南京其他慰安所旧址:数量:南京原有 40 多个慰安所,目前仅存不到 10 处消失原因:城市建设、拆迁和自然损毁现存旧址:除利济巷外,还有细柳巷福安里松下富贵楼慰安所旧址、文昌巷 19 号西白菜园青南楼慰安所旧址、四条巷树德里浪花楼慰安所旧址等,但保存状况不佳上海其他慰安所旧址:数量:172 个慰安所中,大部分旧址已消失或被改造保存状况:只有少数旧址得到初步保护,多数面临拆迁或已被拆除特殊案例:峨眉路 400 号的日本海军下士官集会所是新的重要发现杭州其他慰安所旧址:消失情况:大部分旧址在城市拆迁中消失消失旧址:西湖湖滨 5 弄、杭州人民大会堂附近等地的慰安所旧址金华地区慰安所旧址:保存状况:位于市区的慰安所旧址在旧城改造中拆得所剩无几现存旧址:金华婺城区长山乡石门村的一处慰安所旧址,保存状况一般地址:金华婺城区长山乡石门村南京傅厚岗慰安所:原地址:南京市傅厚岗消失原因:城市建设和改造历史意义:南京有明确时间记录的最早慰安所(1937 年 12 月 22 日设立)南京铁管巷慰安所:原地址:南京市铁管巷消失原因:城市建设和改造历史背景:1937 年 12 月 22 日与傅厚岗慰安所同时设立,服务对象为普通日军士兵与下级军官杭州西湖湖滨慰安所:原地址:杭州西湖湖滨 5 弄消失原因:城市建设和改造历史背景:日军占领杭州后,是 "大日本皇军驻浙江省特种高等技术课" 所在地,附近有日军高级军官住所和慰安妇住所杭州平海路慰安所:慰安所旧址的保护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法律保护不足:许多慰安所旧址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缺乏法律保护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在 2014 年才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之前面临拆迁威胁城市发展压力: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旧址位于城市中心区,面临拆迁和改造压力案例:武汉积庆里慰安所群位于汉口老城区,面临拆迁资金和技术不足:文物保护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技术,许多地方难以满足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在保护过程中曾因资金不足而长期缺乏维护公众认知不足:部分公众对慰安妇历史了解不足,对旧址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曾被用作垃圾中转站,反映了公众对其历史价值的忽视政治因素影响:由于日本政府至今否认或淡化慰安妇问题,使得相关旧址保护工作面临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案例:日本右翼势力多次质疑 "河野谈话",试图否定慰安妇问题的真实性,影响了相关历史遗迹的国际认可度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保护慰安所旧址仍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见证价值:慰安所旧址是日军侵华罪行的直接物证,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真相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通过朴永心老人的指认,成为证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重要证据教育功能:慰安所旧址作为历史教育基地,能够让后人铭记历史,反思战争的残酷性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自 2015 年开馆以来,已接待大量参观者,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国际影响:慰安所旧址的保护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对日军战争罪行的认知和反思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助于促进中国有关日军侵华历史档案和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学术研究价值:慰安所旧址为历史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研究资料,有助于深化对慰安妇制度的研究案例:上海 "大一沙龙" 旧址的保护和研究,为日军慰安妇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维护历史正义:保护慰安所旧址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是对受害者的告慰和对历史正义的维护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建立,为国内外学者和公众提供了了解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窗口,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因此,保护慰安所旧址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和平的珍视,更是对人类尊严和权利的捍卫。
日军 "慰安妇" 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期间实施的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国家犯罪行为。这一制度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系统性和组织性:慰安妇制度是由日本政府和军队共同策划、组织和实施的,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案例:上海 "大一沙龙" 作为日军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慰安所,其背后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直接支持和管理暴力性和强制性:慰安妇绝大多数是被强迫、诱骗或绑架而来,失去了人身自由和基本权利数据:据统计,中国至少有 20 万妇女被日军强征为 "慰安妇"种族歧视和性别暴力:慰安妇制度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的种族歧视,以及对妇女的极端性别暴力案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中将朝鲜籍慰安妇和日本籍慰安妇分开管理,分别接待不同级别的日军官兵,体现了明显的种族和等级歧视战争犯罪性质: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法律定位:尽管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对部分日军罪行进行了审判,但慰安妇问题未得到充分追究,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从历史定位看,慰安妇制度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丑陋、最肮脏、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录。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给无数妇女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也对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日军慰安所分布情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历史规律:
军事战略与慰安所分布的关系:慰安所的分布与日军的军事战略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在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中心案例:湖北省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日军慰安所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武汉作为战时大后方,慰安所数量达到 60 多个占领时间与慰安所数量的关系:日军对一个地区的占领时间越长,设立的慰安所数量通常越多数据:湖北省被日军占领长达 7 年多,慰安所数量超过 295 个;而上海自 1932 年起就有日军设立的慰安所,到 1945 年数量达到 172 个慰安所数量与驻军规模的关系:日军驻军规模越大的地区,慰安所数量通常越多案例:南京作为日本侵华的 "中国派遣军" 总司令部所在地,驻军众多,成为慰安所与慰安妇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慰安所数量超过 40 个这些历史规律给我们带来了重要启示:
铭记历史,警惕战争:慰安妇制度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现实意义: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尊重人权,反对性别暴力:慰安妇制度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特别是对妇女人权的极端践踏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加强对人权的保护,特别是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性别暴力和歧视坚持正义,追求历史真相:尽管日本政府至今仍未正式承认和道歉,但历史真相不容否认,正义必须得到伸张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继续推动对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研究和揭露,促进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承担责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历史正义:慰安妇问题是一个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现实意义: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对战争罪行的反思和追责,维护历史正义和世界和平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资料的不断发掘,慰安妇所研究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多学科交叉研究:慰安妇所研究将越来越多地融合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发展方向:通过多学科合作,全面、深入地揭示慰安妇制度的历史真相和社会影响国际合作研究:慰安妇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发展方向:建立跨国研究网络,共同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慰安妇所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管理发展方向:建立全国乃至全球的慰安妇所资料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教育提供便利公众教育和记忆传承:加强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传承历史记忆发展方向:通过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法律追责和历史正义:继续推动对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法律追责和历史正义的实现发展方向:通过国际法和国内法的途径,追究日本政府的法律责任,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慰安妇所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现实,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资料来源:
学术著作:苏智良、陈丽菲、姚霏:《证据:上海 172 个慰安所揭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年张魁:《浙江省日军慰安所与 "慰安妇" 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年吴美玲:《湖北省日军 "慰安妇" 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年经盛鸿:《对南京原日军慰安所的最新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战线》,2007 年第 3 期苏智良:《日军在湖北实施 "慰安妇" 制度的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3 期档案资料:台北 "国史馆" 藏日本战时档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档案室藏乔鸿年供词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藏日文版《金华鸡林会会则及名簿》日军绘制的《上海市街图》(1937 年 8 月 15 日印制)回忆录与口述历史: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日军第 16 师团第 30 旅团士兵井上益男回忆录朝鲜籍 "慰安妇" 朴永心口述历史武汉积庆里慰安所相关证人证言新闻报道与调查报告:高熊飞对杭州慰安所的调查报告(2002 年)孙维玉对宜昌慰安所的调查报告(2001 年)张连红、李广廉对南京下关区日军慰安所的调查报告(2000 年)苏智良团队对上海日军慰安所的 25 年调查(1993-2018 年)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资料: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官方网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网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 "慰安妇" 问题研究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