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30亿!南充两条公路交通大升级,直接利好这五地!
发布时间:2025-05-20 18:01 浏览量:3
嘉陵江特大桥主塔施工完成30%,主桥悬浇梁完成6号块浇筑,斜拉索首对安装完成。仪陇段红庙梁隧道双线贯通,亮垭隧道左线贯通,大东山隧道预计2025年6月贯通。阆中段路基工程完成45%,桥梁下部结构完成50%,部分标段进入梁板架设阶段。2026年底全线建成通车,其中阆中段(孙家湾枢纽至南部北互通)计划2026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2025年9月完成嘉陵江特大桥主塔封顶,2026年3月实现主桥合龙。
嘉陵江特大桥,桥长1379米、宽32.5米,双塔斜拉桥设计,主跨680米,最大索重26.88吨,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斜拉索。应用BIM技术优化索力监控,实时调整张拉精度,克服深水库区施工风险。孙家湾枢纽互通,连接广南高速(G75),实现阆中市区与高速路网无缝对接,覆盖洪山镇、朱镇乡等区域。南部北互通,服务南部县城及满福坝新区,衔接嘉陵江三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阆中市:孙家湾枢纽、彭城镇、朱镇乡,惠及沿线8个行政村及阆中经开区。
南部县:满福街道、永定镇、楠木镇,辐射人口超20万。阆中至营山车程从2小时40分钟缩短至1小时内,年货运量提升至500万吨。串联阆中古城、南部工业集中区,推动文旅与制造业联动,预计年增GDP 15亿元。北向经广元直达甘肃陇南,东向经达州连接重庆万州,强化川渝陕甘通道功能。填补阆中至营山高速空白,实现南充“县县通高速”,助力川东北经济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北向门户。推动阆中古城、升钟湖等旅游资源开发,预计年增旅游收入2亿元。嘉陵江特大桥需同步保障航道通行,施工期采用分阶段导流方案。阆中段红庙梁隧道穿越破碎岩层,应用地质雷达预警系统降低塌方风险。
博树段(4公里):已于2024年8月20日通车,完成沥青路面铺装、护栏安装及标线绘制,实现双向两车道通行。文成段(8公里):原计划2025年3月启动招标并开工,但根据最新进展,因招投标流程调整,目前处于施工准备阶段,预计2025年6月正式进场施工。新建路段(4.177公里):涉及桥梁1座(74米)及路基拓宽,计划2025年三季度启动建设。部分路段需穿越山体滑坡区域,采用锚杆支护和生态挡墙技术保障稳定性。
博树回族乡互通节点,连接G347国道与改扩建路段,设置三级公路标准互通立交,服务博树场镇居民出行及农产品运输。融合回族文化元素,打造民族特色景观小品。文成镇穿心店村观景台,依山而建,提供俯瞰嘉陵江支流及米仓山风光的观景平台,配套休憩设施,成为自驾游打卡点。东兴乡连接线,新建4.177公里路段衔接东兴乡产业园区,设置专用货运通道,减少过境车辆对居民区干扰。阆中市:博树回族乡、文成镇、东兴乡、二龙镇,惠及沿线12个行政村及3个产业园区。巴中市南江县部分乡镇(通过G347国道衔接)。
串联米仓山景区、阆中古城,预计年增旅游收入8000万元。改善东兴乡食品加工园、文成镇建材市场交通条件,吸引投资超2亿元。降低沿线乡镇农产品运输成本30%,年增货运量150万吨。完善川东北路网结构,强化阆中作为米仓山文旅走廊核心节点的地位,推动博树回族乡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融合。山体滑坡频发区域需采用特殊工法,增加施工成本约15%。施工期需规避生态敏感区,落实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