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迅”应“汛”,丹东打好防汛主动仗
发布时间:2025-07-22 17:00 浏览量:1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
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场硬仗
7月20日夜至7月21日
丹东地区遭受暴雨袭击
21日11时
丹东防汛应急响应
由Ⅳ级提升至Ⅲ级
汛情紧急,刻不容缓!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立足于
“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周密安排部署在前
跑在群众需求之前
筑起一道道守护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坚决打赢应对强降雨这场硬仗
宽甸: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20日至7月21日,宽甸遭遇强降雨,部分乡镇出现河水快速上涨、道路阻断等险情。当地党委政府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转移安置群众,加强清淤排险,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7月21日12时,青山沟镇最大降水量200毫米,部分道路损坏,个别河段出现漫堤现象。该镇组织镇村干部及民兵疏通排水系统,抢修道路,转移群众109人,并为转移群众提供饭菜、矿泉水等,保证人员安全、情绪稳定。
7月20日8时至7月21日2时,八河川镇降雨量达到161毫米,样册子村、兴隆峪村、酒局子村由于山洪较急造成多处道路冲毁。镇村工作人员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引导群众安全绕行,调用钩机等救援设备清理河道淤堵物。双山子镇至八河川镇的青营线道路经过紧急抢修,恢复通车。白石砬子至八河川新八线水毁路段,已设立警示标志牌,抢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长甸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消防、公安、应急等部门救援人员抢险,调动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进行清淤作业,保证了河口村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牛毛坞派出所民辅警在辖区小城子村1组巡逻时,发现一群众驾驶车辆通过低洼涉水路段时发生抛锚,司机手足无措。巡逻民警立即组织群众一同将车辆推出涉水区域。
7月21日8时40分,宽甸公安局交警大队巡逻至长甸镇苏甸村路段时,发现因暴雨大风导致树枝断裂掉落路面,影响车辆通行。执勤警力迅速下车清理,恢复正常交通。
7月21日9时48分,硼海镇夹皮沟村突发汛情,一养鸡场12名工作人员及村民被困。宽甸消防救援大队调派左子元街消防救援站10名救援人员、2辆救援车及1艘橡皮艇赶赴现场救援,成功将全部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宽甸公路部门累计出动巡查人员465人、车辆90台,全天候加密开展公路巡查排险,对阻断路段开展抢修工作。
目前,宽甸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县、乡、村三级753名包保责任人全部在岗在位,镇村两级河长294人全部上岗,对2座小型水库、35座小水电站、414个山洪灾害危险区、37座尾矿库、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旅游景区、20处道路桥涵隐患点、14处城市易涝区、16处地下车库、12处建设工地、11处人防工程、449户网箱养殖、3745栋设施大棚等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轮回巡查。22支、1135人抢险队伍和各种车辆、设备、船只389台(艘)全部集结待命。截至7月20日17时,全县共转移410户1103人。
凤城:全力应对强降雨
7月20日至21日,凤城市迎来强降雨。截至21日9时,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05毫米,最大降雨量209.5毫米出现在爱阳镇。面对严峻汛情,凤城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凤城市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本轮强降雨覆盖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其中13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爱阳镇、大兴镇、大堡蒙古族乡等6个乡镇降雨集中,最大小时雨强达92毫米。目前,凤城市主要河流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7座小型水库运行平稳。
20日夜,凤城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预案,强化值班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确保突发情况能够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置。园林部门提前开启二道河、二龙河河道翻板闸门,安排专人巡视水位情况,保障河道行洪畅通。市政部门有针对性开展排涝准备,提前打开市区内雨水井盖,同步插设彩旗作为安全警示标志。针对公安路、五中高架桥下、华凤园、花园岗、东南花园、西街冷库道口等易涝点,实行“专人值守+实时监测”模式,动态掌握积水情况。
强降雨导致爱阳镇22户民宅进水、6户院墙损毁,镇村干部连夜组织406名群众安全转移。赛马镇、大兴镇等地出现道路损毁、河堤冲毁等险情,当地抢险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据统计,全市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869户、1853人,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转移398户、767人,山洪易发区转移247户、628人。
东港:加强重点部位防范
为应对此次强降雨,7月18日起,东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同气象、水利等部门按照“日调度+场次降雨会商”的原则,加密会商研判频次,滚动发布洪涝灾害预警信息。
7月10日起,罗圈背水库、刁家坝水库等19座水库持续泄水,累计腾出防洪库容1800万立方米。涉水旅游景点、沿河农家乐全部落实防范措施,各沿河沿山乡镇均已落实沿河低洼地段巡查、进山路口巡防,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各乡镇属地组织人员开展河道薄弱堤段、穿堤建筑物、闸门及涉河在建工程等关键部位盯守巡查,对影响行洪的障碍物“应清尽清”。应急、自然资源部门与乡镇属地落实4个尾矿库、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点位实时动态监测,专人盯守,23处道路旁岩石崩塌灾害点已实施动态巡查。交通部门对公路重点防汛点位和漫水桥落实24小时专人值守,并对582座桥梁、66座涵洞及20处邻水临崖道路实施不间断巡查,干线公路沿线设置5处物资储备库,各类物资储备充足。实施海上防守,2023艘在册渔船全部在港,本地贝类生产作业船、生计船和辅助船、养殖户、看护房从业人员全部落实避险措施。
聚焦城区防汛。住建部门自18日起加强对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低洼易涝区域排查,重点盯守18处排水不畅区域并做好应急处突准备,对36个在建工地施工围挡、塔吊机具设备进行防风加固。加大城市广告牌、公用设施、垃圾场、污水厂、焚烧厂等公共领域的安全检查和城镇燃气、城市自来水的保供力度。提前对大东沟和地下管网预排、强排,大东沟水位降至1.5米以下。
统筹民兵、水利、武警、消防及乡镇抢险队伍1143人随时备战。经会商研判,对本次降雨较大乡镇的危险区域群众共315人进行有序转移。
振安区:以“万全准备”迎战“万一可能”
面对持续强降雨的严峻考验,振安区闻“汛”而动,从九连城镇的坝门封堵演练,到珍珠街道的精密布防,再到楼房镇的严阵以待,以“万全准备”迎战“万一可能”,全力构筑汛期“安全堤坝”,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17日,九连城镇组织开展“横道河坝门封堵”专项应急演练,模拟横道河水位暴涨至警戒线,严重威胁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九连城镇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下,30余名专业抢险队员高效完成挡水板、紧固器材等关键物资转运,精准完成工字钢安装、挡水板放置与部件加固演练。针对演练暴露的薄弱环节,九连城镇持续优化预案、补强短板。
珍珠街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对辖区养老院、特殊群体家庭以及低洼区、回迁区居民进行重点走访排查,精准锁定需要转移安置的家庭和人数,建立详细台账,确保人员底数清、情况明。细致检查了各小区地下停车场、电梯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沙袋储备情况,针对低洼区、回迁区及振山北地块等易积水区域,提前开挖临时排水渠、疏通下水管道、备好大功率水泵,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盯防,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对大型广告牌、施工现场、建筑工地进行全面检查,避免恶劣天气引发危险。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放、社区公告及加大江边巡逻力度,及时向江上游泳和河边钓鱼人员宣传预警信息并劝阻危险行为,切实巩固安全屏障。转移居民17人,均得到妥善安置。
楼房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对镇村两级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再梳理细化,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开展“拉网式”大排查,确保梨树沟水库保持空库防汛状态,对6处险工险段、5户险房等重点区域和对象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将水库下游42户153人登记在册。安排专人巡查河道,密切关注水情变化,采用“人工+机械”方式及时清理河道阻碍物,修复加固部分垮塌河坝,保障行洪畅通。通过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方式普及防汛知识、发布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和群众自救能力。
振兴区:党群同心筑牢“铜墙铁壁”
面对新一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振兴区闻“汛”而动,迅速响应、周密部署,全面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振兴区汤池镇,跨越老中青三代党员的“红色接力”正在上演。73岁的老党员冒雨传授沙袋加固技巧,中年党员驾驶自家挖掘机清淤疏堵,青年党员冲锋在前背起独居老人穿越泥泞山路……300余人次党员组成的突击队,3小时完成几十户村民家门的围堰加固,搬运沙袋3000余条,提前转移群众十余户,实现“零伤亡”目标。
纤维街道党员干部对老旧小区、低洼地段开展拉网式排查,疏通黄海北厂、大肚院等平房区堵塞沟渠,增设挡水沙袋以及抽水泵。对危旧房屋进行安全评估,为独居老人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明确预警及转移流程,街道、社区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安置点与风险区联动调度,做好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确保转移群众住得安心。
振兴区辖区内11条中小河流的巡查值守工作全面加强,各项巡堤查险措施落实到位;针对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次开展全面巡查,压实责任,确保24小时监测值守和信息畅通。此外,全区1120栋农业大棚等设施已落实排涝措施,重点对老旧大棚进行加固支撑、压实棚膜、防护电路。加大对8个渔港码头及214艘包保渔船的夜间巡查力度,严防跑锚、碰撞、侧翻等事故发生。
聚焦城市防汛关键节点,对96处地下车库、19处商业地下空间预置防汛沙袋等物资,安排专人值守,严阵以待。针对春五路地下通道、南立交桥洞、桃源地下通道、振八北桥洞等10个城区易积水点位,加强定时巡查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险情。10个在建工地已收到安全预警并停工,重点排查深基坑、高起重机械等风险隐患。1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将遇水易反应、产生易燃有毒气体的危化品转移至高位仓库,严防次生灾害。
振兴区精准锁定汛期危险区域需转移人员129户、226人,于7月20日晚全部完成转移。26个集中安置点备齐床铺、饮用水等生活物资。
17支、592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全面进入临战状态,随时投入抢险救援。全区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手电、应急照明、移动电源、对讲机、编织袋、救生衣、水泵、发电机、舟艇等一应俱全。此外,2台挖掘机已预置在萌芽水库关键位置,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元宝区:安全转移群众守护生命线
为应对主汛期强降雨天气,元宝区各镇街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群众转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兴东街道办事处组织力量对辖区低洼易涝点、老旧房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5处,并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危房住户进行了劝导转移。防汛重点江盈花园小区划分为8个网格,由街道班子成员包保,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干部入户摸排居民1010人,确保转移时不落一人。
金山镇建立镇级救援队1支30人、村级救援队11支196人,确保发生险情时“拉得出”。核实建立28处重点危险区域台账,对36户69人落实转移措施,设置警示标识5处,排查隐患点位13处。
七道街道组织社区全面排查“三险一流”点位,街道领导带队检查。广济街道在低洼易涝路段设置4个观察哨,对于险树、险坡等隐患安排专人值守,建立物理隔离,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截至目前,元宝区各镇街共组建应急队伍61支,排查整改隐患25处,转移群众164人。
赵福来 记者/曲丹凤 李冉霞 于国洪 张瑞 王一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