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跪在中国的四个日军雕像,日方要求拆除,中国:三个条件!
发布时间:2025-07-21 19:45 浏览量:1
文|妍妍
编辑|妍妍
说起云南腾冲这个地方,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美丽的火山地貌,温泉胜地。
可在这片美丽土地下,却掩埋着无数抗战英烈的鲜血和泪水。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发生在中国西南边陲腾冲的事情,那里有四尊日军将领的跪像,几十年来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一根刺”。
日本多次要求中国拆除这些跪像并归还日军遗骸,中国的回应却是三个条件,到底是啥条件呢?
腾冲:国殇之城的血泪
腾冲,这座位于云南西部的小城,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1942年,随着日军攻占缅甸,腾冲这个边陲小城也落入敌手。
日军占领期间,这里成为了日本侵略者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一个重要据点。他们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日军的残暴行径在腾冲留下了太多血泪史。
他们把当地百姓当作奴隶使唤,强征民夫,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据当地老人回忆,那时候出门都要打草惊蛇,生怕遇到日本兵。
每天都有无辜百姓被杀害,妇女被强暴,财物被抢夺。日军还在腾冲建立了细菌实验室,用当地百姓做活体实验,惨无人道。
1944年,中国远征军决定收复腾冲。
这支远征军曾在1942年支援英军抵抗日军侵缅,但因装备落后,伤亡惨重,200师师长戴安澜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次,他们带着复仇的决心,誓要收复失地。
7月26日,远征军首先攻占了腾冲附近的来凤山。这是一个战略要地,控制着进入腾冲城的要道。
攻占来凤山的战斗异常激烈,远征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一步步向山顶攀爬。
许多战士在冲锋途中牺牲,但后面的战友仍然前仆后继。最终,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远征军将士终于插上了五星红旗。
誓死不退:四十天的血战
8月2日,远征军对腾冲城发起全面进攻。日军在城内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大量机枪火炮掩护。
远征军将士没有重型武器,只能靠简陋的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敌人硬拼。
攻城战中发生了许多感人事迹。
有的战士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主动引开敌人火力,牺牲自己;有的班排长带头冲锋,身中数弹仍不退缩;还有的战士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用生命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
最令人称道的是远征军攻击腾冲北关的战斗。
北关是进入腾冲城的咽喉要道,日军在此设置了多层防御,还埋设了大量地雷。
远征军一个排的战士在排长带领下,趁着夜色摸到敌人阵地前沿,用刺刀挖掉地雷,为主力部队开辟通道。
这个排的战士几乎全部牺牲,排长身中七弹,仍坚持带领最后几名战士完成任务。
经过整整四十天的浴血奋战,远征军终于收复了腾冲。这场胜利来之不易,远征军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
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将士,当地人民在腾冲修建了"国殇墓园",也就是如今的“腾冲国殇墓园”。
特殊的墓地
“腾冲国殇墓园”建成后,人们发现一个问题:战场上还有大量日军尸体。
当时的腾冲百姓和政府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虽然日军是侵略者,但死者为大,也应该入土为安。
于是,他们在烈士陵园旁边建了一座"倭冢",安葬了这些日军遗骸。
但仅仅安葬还不够,为了警示后人,铭记这段历史,腾冲人在陵园前塑造了四尊日军将领的跪像。
这四个人是当时指挥攻打腾冲的日军高级军官,他们跪在中国的土地上,面向烈士陵园,低头认罪。
这些跪像不是出于报复心理,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后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
跪像的设计也颇有深意:他们跪着,表示对侵略罪行的忏悔;面向烈士陵园,表示对死难者的尊重;低头,表示认罪服输。
这一做法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
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仁厚传统,不记仇不报复,给敌人应有的尊重;又不忘国耻,用这种特殊方式警示后人,勿忘历史。
战后不久,日本政府得知腾冲有这样一座"倭冢"和四尊跪像,立即派代表团来华,要求中国政府归还日军遗骸,并拆除这四尊"侮辱"日本的跪像。
面对日方的要求,中国政府提出了三个条件:
1. 日本必须拆除靖国神社,停止供奉战犯
2. 按历史事实撰写教科书,不得歪曲历史
3. 公开向腾冲受害战士及百姓道歉
这三个条件一出,日方代表团当场愣住了。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尤其是第一条,拆除靖国神社,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靖国神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象征,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是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要拆除它,等于动摇了日本右翼的根基。
寸土不让:坚守历史底线
日方代表团灰溜溜地回国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日本方面多次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同样的要求,但都被中国断然拒绝。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
日本三菱集团看准时机,派代表来到腾冲,提出要在当地投资建厂,带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条件只有一个:归还日军遗骸,拆除四尊跪像。
当时的腾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急需资金投入。
三菱集团开出的条件非常诱人:投资额高达数亿美元,可以带动当地数千人就业,每年创造上亿税收。
面对这样的条件,腾冲政府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最终,腾冲政府还是拒绝了三菱集团的要求。
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历史不能用金钱来交换,民族尊严不能用经济利益来衡量。"
这一决定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支持。
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说:"我们当年用血肉换来的胜利,怎么能用金钱来出卖?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兄弟,会在九泉之下不安的!"
腾冲政府的坚定立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
许多地方的民众自发前往腾冲,参观国殇墓园,瞻仰烈士英灵,看那四尊跪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国殇墓园也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军人、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站在墓园前,看着烈士们的名字,再看看那四尊跪像,人们不禁会思考: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记。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方面对归还遗骸和拆除跪像的要求也越来越少。
但中国政府的立场始终没有改变:三个条件一个不少,只有日本方面全部满足,才能讨论归还遗骸和拆除跪像的事情。
腾冲国殇墓园和那四尊跪像,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后人的警示。
日本想通过经济手段换取历史遗忘,被中国断然拒绝,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骨气和底线。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 上一篇:大暴雨!辽宁这些地方封闭交通、船舶停航、景区关闭→
- 下一篇:“黄金季”里跃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