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巡查,一侧贩卖”,鸟贩与执法者竟“默契”共存
发布时间:2025-07-20 21:18 浏览量:1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非法贩卖野生鸟类的现象却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甚至出现鸟贩与执法者“默契”共存的荒诞场景,实在令人痛心。
辽宁沈阳的劳动公园西南角,是一个自发形成的鸟市,这里紧邻街道,周边宠物店众多。相关部门在此拉起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横幅,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也时常前来巡查,然而这一切却如同虚设。十来个鸟贩公然叫卖着各种鸟类,其中大多是盗猎而来的野生鸟类,不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三有”保护动物。令人诧异的是,这些鸟贩似乎与市场监管人员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他们以公园内的小树林为界限,鸟贩在靠里的一侧自由自在地进行着非法交易,而巡查人员则三五成群地在另一侧谈天说地、悠闲踱步,对近在咫尺的违法行为熟视无睹。
在天津千里堤花鸟市场,鸟贩的嚣张程度同样令人咋舌。他们把摊位直接摆到了禁止销售野生鸟类的宣传栏旁,更有甚者,竟将警示牌上的保护鸟类图片当作推销的“广告牌”,指着图片向顾客介绍:“这种鸟我这儿也有,价格好商量。”市场内虽有巡查人员穿梭,但他们却对鸟贩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任由非法交易在眼皮底下频繁发生 。
除了这种公然的“默契”共存,鸟贩们还会与执法者玩起“游击战”。在辽宁沈阳大东区万柳塘,每天凌晨5时一过,马路边就会迅速被鸟贩们摆满大大小小的鸟笼。粗略统计,二十来个鸟贩子,人均带着两三个鸟笼,里面装着上百只小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三有”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地护鸟志愿者透露,这些鸟贩大多开车前来,摆出来售卖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鸟藏在车里。他们赶在清晨交易,赶在监管部门上班前就收摊回家,巧妙避开执法检查。
鸟市中交易的野生鸟类,种类繁多,金翅雀、麻料、蜡嘴、绣眼等是比较常见的品种。这些鸟类大多是春季被不法分子盗猎而来,经过多轮筛选、倒手,历经九死一生,才被摆在鸟市上售卖。例如蜡嘴和绣眼,经过层层转手,存活率极低,所以价格也相对较高 。
这种非法交易背后,是一条庞大的黑色产业链。盗猎者使用粘网、诱捕器等工具大规模捕捉鸟类,许多鸟类在运输过程中就因挤压、饥饿、缺水等原因死亡。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也因为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失去自由,难以适应圈养环境,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统计,我国每年因盗猎死亡的野生鸟类数量高达数百万只,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因此濒危,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鸟贩们之所以如此猖獗,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驱使。一只野生金翅雀售价可达数百元,稀有品种甚至能卖到上千元,巨大的利润让他们不惜铤而走险。同时,监管的缺位、执法的不力以及违法成本过低,也使得他们有恃无恐。部分执法人员对相关法规不熟悉,甚至存在利益勾结,导致监管形同虚设。而且,现行法律对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行为,通常以“案值”作为入罪与否的量刑标准,这使得一些鸟贩通过控制携带数量、选择价值较低的物种等方式,轻易规避法律制裁。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巡查力度,对失职人员严肃追责。同时,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切断非法交易的市场需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本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鸟儿,不再被囚禁于牢笼,才能守护好我们的生态家园。此次央视等媒体的曝光,让这些非法交易的黑暗角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希望这能成为整治的契机,让法律的威严在每一个角落得以彰显,让鸟儿重归自由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