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中将军后人重走抗联路(之二)
发布时间:2025-07-19 02:33 浏览量:1
——血脉相承的征程
文:《周保中日记》研究会
周保中将军的后人李兴熔、王新莉夫妇,背负家族长辈殷切的嘱托,从云南大理——那茶马古道的起点,再次踏上征途。他们怀揣着深沉缅怀,重走抗联路。沿着雄鸡版图的中朝、中俄、中蒙边界,他们的脚步踏遍当年杨靖宇、周保中将军等无数志士为驱除日寇而浴血奋战的白山黑水。
将军后人自丹东331国道零公里处启程“重走抗联路”
从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到东北抗联苍凉的战场遗址,从将军洞途中的泥泞路到兰棒山抗联第二路军总部遗址纪念碑,从周保中广场到东宁要塞群遗址博物馆,从七台河市的保中学校到东北边陲的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从吉林图门小学的展馆到陈巴尔虎旗海拉尔的纪念园,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余响。
驻足于京石泉和将军结婚纪念地地窨子旁,似乎仍能听见当年密营里不灭的篝火噼啪作响,那无声的火焰曾在茫茫林海深处,燃烧着民族不灭的信念。肃立在英雄纪念碑前,指尖拂过铭刻的冰冷弹痕,仿佛触摸到岁月深处依然灼热的伤痛与荣光——百年老柞树弹痕虽静默,却诉说着不死的忠诚,那土地之下深埋的牺牲,托举起今日的和平。
图右周保中将军后人李兴熔和他的战友,牡丹江市人(向导)
李兴熔 夫妇
重走之路,是后人用双足丈量父辈们以生命标注的路线图。这行走本身,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他们并非只是单纯走过,而是以赤诚的心去感知当年冰与火熔铸的意志。他们深深懂得了,那血染的战场,那风雪严寒中的坚守,是何等沉甸甸的牺牲。这份浸透血泪的精神遗产,大地记得,山河记得,如今他们终于真正靠近了那精神核心。
最终,旅程结束于纪念馆明亮的灯光下。那静穆的空间里,前辈们坚毅的目光穿透岁月,无声而深刻地凝视着后来者。后人们默立于此,心中早已清晰:这条父辈们用生命开辟的路,远未走完。先辈们的精神已如不灭的星辰,在时间长河中化作永恒的路标,既照亮昨日战场,更指引着后人继续前行——民族复兴的长途,正呼唤着永不熄灭的勇气与信仰。
周保中将军后人李兴熔一行重走抗联路主要线路图所示
而在七月十二日凌晨,李兴熔夫妇突然接到家父病故信息,行走在大东北的国境线,现代化的联络没有机票(包括转机)。无奈他夫妇只能哽咽着祈愿,祈盼父亲在天之灵能理解,祈盼家族亲人能体察自己这无法两全的抉择。幸而,日寇铁蹄践踏年代下的1938年出生的母亲理解并支持儿子李兴熔夫妇,让他夫妇代表周氏家族完成此番重走抗联路壮举。
自古忠孝两全难,李兴熔夫妇只有那朝向西南的深深一拜,似将千山万水的阻隔、生死诀别的悲切都压进了大地。他和爱人的双双跪拜,岂是寻常礼节?是灵魂在忠孝之间撕裂的悲鸣,是生命在国殇家祭天平上那无法挪移的沉重砝码。
(执笔)白山黑水欣文
监制:
《周保中日记》研究会
七台河市城市文化研究院
七台河市作家协会
七台河市抗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