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弦歌·三明记忆㉚丨震惊中外的“羊枣事件”——羊枣在永安的战斗
发布时间:2025-07-15 18:38 浏览量:1
正当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即将迎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时刻,1945年7月,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大逮捕事件。一个月中,国民党特务在永安和福建各地逮捕27人,连同5月初在浙江龙泉逮捕的2人,共29人。另外,拘留和软禁各1人。此案被称为“永安大狱”。其中,优秀共产党员、著名记者、杰出的政治军事评论家羊枣(杨潮)遭捕半年后被虐死狱中,故又称为“羊枣事件”。
羊枣,原名杨潮,湖北省沔阳县人,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3年初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下半年经周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担任“左联”宣传部负责人,参加“文艺理论研究委员会”,经常撰写杂文在《申报》副刊《自由谈》等报刊发表。
抗日战争爆发后,羊枣坚守在沦陷的上海“孤岛”租界,为报刊撰写社论、专论,分析抗战形势,鼓舞民众斗志。1939年底,羊枣到香港,在金仲华主编的《星岛日报》任军事记者,所写文章开始用“羊枣”署名。至1941年的两年间,在《星岛日报》《世界知识》《华商报》共发表近百万字的军事评论及译文。他的评论文章,内容翔实,笔调明快,立论有据,见解独到,判断准确,切中要害,给南方诸省和海外广大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初香港沦陷。羊枣和一批进步作家撤回内地,辗转到达桂林。1943年4月,经国际新闻社介绍,羊枣到湖南衡阳主编《大刚报》,使本来奄奄一息的《大刚报》面目一新,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日销万份。6月,因《大刚报》拒发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充斥反共叫嚣的电讯,羊枣受到特务袭击和迫害,后被解聘。此后,他作为自由撰稿人仍在各报刊继续发表军事评论。
1944年春,日军进犯湘桂,在衡阳的多数进步文化工作者准备撤退到川、黔、滇一带。羊枣对形势作了精辟分析,认为日军打通湘桂和粤汉两条铁路线之后,将顾此失彼,兵力分散,东南一隅可能出现偏安局面。他建议大家,不必都往西南撤退,可以分散一些,对开展工作有利。于是由金仲华通过谌震向刘建绪推荐,羊枣受聘来闽工作。
1944年6月,羊枣偕夫人沈强到永安后,被刘建绪聘为福建省政府参事、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政治研究组组长。《民主报》副社长兼总编辑颜学回请他兼任《民主报》主笔,为该报撰写社论和专论。8月中,羊枣即在该报发表了到永安后的第一篇军事论文《只有牺牲才有胜利》,文章热情地赞扬衡阳军民坚守孤城40余天的英勇牺牲的爱国精神,鞭挞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造成军队全线崩溃,使日军直趋桂滇的误国政策。8月底,又发表了《统一团结——粉碎敌人的攻势》和《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两篇文章,宣传党的全面抗战的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他在《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文中呼吁:“我们的抗战是全民战争,如果我们要克服一切物质的不利点,我们就必须把我们的本质的最大有利点彻底发挥与利用,换言之,即我们必须把全民抗战真正实现在全民的基础上,必须使每一个民众动员起来,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本身而战斗。”日军攻陷独山后,羊枣又在12月撰写的《环绕世界战场》一文中,提出了调“西北的劲旅”(指驻在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准备打内战的胡宗南数十万大军)以抗顽敌的主张。《民主报》是国民党人办的民营报纸,新闻和言论有其局限性,但羊枣重视《民主报》这个阵地,善于做统战工作,在该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巧妙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刷新了《民主报》的论坛,在国统区的报刊上独树一帜。
与此同时,羊枣还同省政府编译室主任李由农及赵家欣、谌震、叶康参、董秋芳等商定出一种周刊,定名为《国际时事研究》,并通过谌震请刘建绪题写了刊名,由羊枣主编,李达仁、谢怀丹为编辑。
由于羊枣的周密筹划和辛勤写作,1944年9月1日,《国际时事研究》(16开,每期近3万字)便与读者见面了。到1945年6月26日停刊,共出了39期,刊登了羊枣54篇文章,40余万字。虽然当时永安物质条件很差,生活十分清苦,可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秉烛达旦,日出万言。文章主旨是论抗日必胜,德、意、日法西斯必败,分析精辟,文笔犀利,立论正确,令人叹服。
1944年底,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由南平迁到永安,聘请羊枣为新闻处顾问。当时,该处中文部(英译中)主任是国际新闻社的彭世桢,他经常向羊枣提供由美军飞机空运来的美国新闻处的外文报刊。这对精通英语的羊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撰写国际政治军事论文极有参考价值,有些则被译成中文发表。
羊枣的军事论文具有令人惊叹的正确预见性。1944年10月10日第三舰队空袭日本琉球诸岛,其后二日,又以空军攻击了日本视为“大东亚共荣圈”枢纽的台湾。羊枣立即撰文指出,战事“有从空战扩大为水面舰队海战的趋势”,被日本视为“国宝”的联合舰队,可能改变它两年来一直采取的避敌战略,被迫与美国海军作侥幸的一拼。羊枣认为,如果这样,那么这次战役“将演进成为决定日本帝国生死的一次会战”。战局的发展,完全证实了羊枣的预见。10月23日,美国和盟国的海陆军远征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有决定意义的大海战——菲律宾争夺战,美国海军获得重大胜利。
羊枣在发表于1945年5月的《从柏林到东京》这篇著名的军事论文中,在详细地、科学地计算了美国和苏联军队东调所需的船只、车辆的数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预言:“如果苏联参战,如果美空军对敌国本部战略轰炸特别有效,如果我军反攻有力,日本在总发动后或甚至以前,都可能投降。”三个月后,他的预言被事实全证实了。
羊枣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评论家。他对各国政治情况了如指掌,因此能对当时各国所采取的政治策略的历史背景及现实需要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教给人们“从两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对立”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在矛盾”这两个支配历史事件的基本因素去分析欧洲和国际政治,引导读者穿过历史的迷雾,去洞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45年这27年间欧洲错综复杂的历史,去寻求纷繁万端的世界政治军事演变的本质。
《国际时事研究》周刊在羊枣的辛勤教育下,成了当时东南地区最畅销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进步读物。羊枣不知疲劳,夜以继日,一面广交各界进步人士,热情帮助青年,一面搞译著,写评论,他在永安仅13个月,先后在《国际时事研究》发表军事和政治评论文章54篇,40余万字,为《改进》《新福建》《联合周报》《东南日报》《民主报》等报刊发表的文章有120多篇,共计7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