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研究室:研讨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
发布时间:2025-07-13 02:50 浏览量:1
关于会扩容多少所“双一流”高校,有学者认为可以适度扩容至200所左右;有学者主张按照2800所普通本专科院校的前10%来算,将扩容至280所;也有学者猜想将扩容20-50所左右。
在这些专家观点中,明确提到了几个扩容方向和原则。
例如洪成文教授认为,扩容高校要看其在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项上的表现,高校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服务会在这些奖项中体现。三大奖项上的超水平发挥,反映了该大学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回应,可以作为扩容的重要考量内容。
据青塔了解,自2021年来,陆军军医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主持完成的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收入囊中;陆军军医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均已捧回3项国家奖。这样在近两届国家奖中有所斩获的非“双一流”高校,共有31所。
周光礼主张“双一流”扩容的高校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点。他认为在扩容对象的博士点数量上可能会有一定要求,一所高校至少要有1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
青塔统计了在非“双一流”高校中,共有49所高校拥有10个及以上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深圳大学目前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扬州大学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布局完善;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河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均拥有15个及以上的一级学科博士点。
在“双一流”扩容的同时,多位学者强调了动态调整的重要性。周光礼提到,只扩容不出局,存量与增量之间就会产生不平衡。因此,在扩容的同时,还得注意以绩效为杠杆,动态调整“双一流”建设高校,将建设效果不佳的学科淘汰出局。
为避免“重入门,轻建设”,洪成文同样提议要给扩容高校一个预备期,向社会公示,以便加强社会监督力度;或者给扩容高校一个建设期,如果建设期内工作不合格,便取消预备资格。
除此之外,建议平衡区域布局也是一些学者的考量。
别敦荣解释道,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校凭借发达的经济水平、更多的地方教育投资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果以“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地区的所有高校,必然会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因此,在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双一流”甄选、评价方面,应通过设置不同于东部高校的特别政策、专项政策予以扶持。
当前,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蓄势待发,“双非”高校的学科竞争已步入白热化阶段,在“双一流”扩容的背景下,哪所“双非”高校将突出重围?
青塔通过动态监测全国高校学科在“双一流”建设核心指标“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人才”上的达标情况,并采用学科指数对高校学科进行评估,科学预测其晋级下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潜力等级,最终形成《青塔·第三轮“双一流”潜力高校突围前瞻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