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2025 年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 2065 亿元,79 个项目详细解读
发布时间:2025-07-12 20:49 浏览量:1
2025 年,丽水市以 “千项万亿” 工程为核心抓手,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交通互联、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统筹推进 79 个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达 2065 亿元。这些项目不仅是稳增长、调结构的 “压舱石”,更是推动浙西南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 “强引擎”。本文结合官方权威数据,从项目布局、实施路径、民生价值三个维度展开深度解读。
以生态工业为基底,丽水重点推进 5 个标志性项目,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总投资 52 亿元的浙江瑞浦科技年产 12 万吨高端特种材料项目,建成后将填补省内航空航天、核电用特种材料空白,预计年产值达 50 亿元。生态纳爱斯智能工厂及生态产业核心区项目投资 33.36 亿元,整合植物提取、高端护理用品生产及生物技术研发,形成 “种植 — 研发 — 制造 — 文旅” 全产业链闭环,打造全国生态工业示范标杆。此外,浙江云中马时尚智造产业基地、德镁悬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等 7 个一季度开工项目已全部实质性落地,推动时尚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2025 年丽水交通建设投资力度空前,初步安排 35 个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 200 亿元。衢丽铁路(松阳至丽水段)进入攻坚阶段,建成后两地通行时间将由 1.5 小时缩短至 50 分钟,成为连接长三角核心区的 “黄金通道”。义龙庆高速公路丽水段、528 国道龙泉西街至兰巨段等 25 个续建项目加速推进,同步启动 637 国道莲都魏村至堰头段等 9 个新建工程,着力构建 “内联外畅” 的综合交通网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三江口” 协同发展区的 “两路一桥” 工程:路湾大桥(投资 7.8 亿元)、花街路二期(投资 5.68 亿元)、小白岩路(投资 3.5 亿元)将串联北城、南城、碧湖新城,形成城市发展新轴线。
围绕 “双碳” 目标,丽水布局三大生态工程:一是总投资 7.6 亿元的丽水市大东景中型灌区建设,通过新建渠道、改造泵站,预计每年新增粮食产能 860 吨,改善农田灌溉面积 12 万亩;二是丽阳溪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结合生态护岸、水质净化等技术,提升流域防洪标准至 50 年一遇,同步打造滨水景观带;三是丽水庆东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为国家电网支持共同富裕的特批项目,可满足 60 万千瓦新能源接入需求,年发电量达 6 亿千瓦时,助力庆元打造新能源强县。
教育、医疗、文化领域的 18 个项目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灵山未来学校新建工程投资 3.2 亿元,引入智慧教学系统和特色课程体系,预计新增学位 2400 个。丽水市医疗急救血液管理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全市血液供应 “一盘棋” 管理,应急响应效率提升 40%。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项目(第一批)已完成投资 1800 万元,通过修缮古建筑、植入非遗体验等业态,活化利用万象山、厦河门等历史片区,预计 2026 年全面开放。
推行 “标准地 + 承诺制” 改革,对生态纳爱斯智能工厂等重大项目实施 “拿地即开工”。通过建立 “多规合一” 审批平台,将项目前期审批时间压缩至 3 个月以内,较传统流程提速 60%。针对用地需求突出的项目,创新采用 “点状供地”“飞地经济” 等模式,如庆元县濛杨线杨楼接线提升工程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节约建设用地指标 120 亩。
构建 “财政 + 金融 + 社会资本” 协同机制: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13.4 亿元、专项债 158.82 亿元支持重大基建;设立 234 亿元政府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健康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 “生态抵质押贷”“林业碳汇交易” 等方式,为大东景灌区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 25 亿元。
建立 “红黄蓝” 三色预警机制,对投资进度滞后、要素保障不足的项目实施挂牌督办。例如,针对遂昌县环城北路连接线工程(投资 15 亿元)存在的征迁难题,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 “一户一策” 协商,1 个月内完成 95% 的征迁协议签订。同时,严格执行环保 “三同时” 制度,要求所有工业项目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
79 个项目预计拉动年度投资 236 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4.2 万个,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产值超 500 亿元。以浙江瑞浦科技项目为例,其投产将吸引 10 家以上配套企业落户青田县温溪镇,形成年产值超百亿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交通项目建设直接惠及农村地区:“四好农村路” 2.0 版计划改造农村公路 300 公里,推动 23 个偏远乡镇实现 “快递进村”。丽水机场通航后,将开通至北京、广州等 10 条航线,带动莲都、缙云等地民宿产业营收增长 30% 以上。
教育医疗项目精准回应民生需求:市中医院中医传承创新楼新增床位 300 张,重点发展针灸推拿、治未病等特色专科;“智慧流动医院” 巡回诊疗车覆盖 64 个偏远行政村,累计服务 177 万人次,在线医保结算近 2780 万元。
2025 年的项目布局凸显丽水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的发展逻辑。随着衢丽铁路、丽水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建成,浙西南科创产业园、电信浙西南算力中心等科创平台投用,丽水正从 “地理边缘” 向 “发展前沿” 加速蝶变。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 “两山” 理念,如瓯江航道整治工程同步建设生态护坡、鱼类洄游通道,实现航运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双赢”。
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是丽水 “稳进提质” 的现实需要,更是探索山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通过 “项目建设 — 产业集聚 — 人才回流 — 民生改善” 的闭环传导,一幅 “秀山丽水、诗画浙江” 的共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谢谢您的阅读关注!欢迎探讨指正和保持理性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