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人”李泽楷的1800亿棋局:四家上市公司背后的豪门传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0 04:05  浏览量:1

7月7日的香港交易所,58岁的李泽楷一身笔挺西装,面带微笑敲响了富卫集团上市的钟声。这一刻,他手中掌控的上市公司正式扩容至四家——电讯盈科、香港电讯、盈大地产,以及新晋成员富卫保险。四家公司总市值超过1800亿港元,这位李嘉诚的次子,用一场横跨科技、金融、地产的资本布局,再次印证了“小超人”的名号绝非虚传。

电讯盈科(市值429亿港元) :李泽楷的起家之作。上世纪90年代,他凭借“数码港”项目一战成名,后收购香港电讯,奠定科技传媒巨头地位。香港电讯(市值921亿港元) :电讯盈科的核心业务分支,覆盖香港主流通信服务,现金流稳定。盈大地产(市值4亿港元) :规模虽小,却是李泽楷地产野心的试验田,专注高端商业项目开发。富卫集团(市值480亿港元) :最新IPO的“保险新星”。从2013年21亿美元收购荷兰国际集团亚洲业务起步,十年间扩张至东南亚10个市场,年化新保费飙至19亿美元。

有意思的细节

富卫上市创下“闪电速度”——从申请到通过聆讯仅27天,招股10天即登陆港交所。招股书却暴露隐忧:2022年亏3.2亿、2023年亏7.17亿美元,直到2024年才勉强盈利1000万。这场扭亏为盈的硬仗,李泽楷打得并不轻松。

2013年,李泽楷从荷兰国际集团手中买下港澳及泰国保险业务,更名“富卫”(FWD)。这一动作当时被外界调侃“富二代的玩具”,但十年后,它成了李泽楷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富卫的逆袭策略

科技赋能保险:用AI客服替代传统呼叫中心,24小时处理理赔;搭建“云端数据湖”分析用户行为,推出高端定制产品FWD Private。泛亚洲布局:避开竞争激烈的内地市场,主攻泰国、越南、菲律宾等新兴市场,抓住中产崛起红利。并购式扩张:先后收购大东方人寿越南业务、印尼人民银行寿险子公司,快速打通东南亚网络。

争议点

盈利难题:尽管2024年扭亏,但主要依赖投资回报而非保险主业,长期稳定性存疑。上市破发:挂牌首日股价下跌,市场对保险股信心不足的缩影。

李泽楷能自由扩张商业版图,背后是父亲李嘉诚精心设计的传承方案:

长子李泽钜:继承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掌管万亿家族旗舰,性格沉稳适合守业。次子李泽楷:获现金支持另创事业,盈科系与家族主业完全独立,避免兄弟阋墙。

豪门教育秘笈

李泽楷兄弟八九岁时就被带进董事会旁听,李嘉诚说:“不是教做生意,是让他们知道成功需付出多少心血。”三分之二时间教做人,三分之一教经商——这是李嘉诚的育儿公式。

对比其他香港豪门

郑裕彤家族:第三代直接接班,靠离岸信托提前布局。郭得胜家族:三子内斗分家,新鸿基股价暴跌。李嘉诚模式被评价为“最聪明”:既保家族企业稳定,又给子女创业空间,化解“富不过三代”魔咒。

坊间总津津乐道李泽楷的“最大失误”:

1999年,他投资的220万美元获得腾讯20%股权,却在2001年以1260万美元卖掉。若留到今天,价值近千亿美元。
但李泽楷似乎已翻篇:“往事不可追,商业战场永远有下一局。”

他的下一步棋

好奇:百亿资产如何分配?子女是否真有能力?共鸣:即使普通家庭,也会思考“子女接班还是另立门户”。审视:“富二代”标签下,有人看到资源特权,有人看到压力——如一位企业家子女坦言:“社会舆论总默认我们‘坐享其成’,却忽视接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