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2024—2025学年“青蓝工程”硕果盈枝
发布时间:2025-07-10 23:25 浏览量:1
第一章 匠心·启程
始于一份朴素信仰:让骨干教师的智慧,化作青年教师向上的阶梯。2024-2025学年,14对师徒携手启程,以匠心守护教育的星火。
在学年总结会上,各部门为成长赋能:
秉持敬业精神,树立职业标杆。
加强学科融合,促进同事交流。
强化课堂管理,吃透课标内涵。
注重教学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平衡工作生活,人生张弛有度。
▲大东英才学校教务处主任 刘若楠
以德化人
叩问
为何你的学生不思考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主动思考
自问
以师者的模样塑造学生的模样
▲大东英才学校德育处主任 何毅
精进有为
以规划总结彰显成长智慧
以认真备课体现教学敬畏
以公开课与命题助推成长
以观课议课博采众家之长
以读书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大东英才学校教科室主任 苟坤朝
铸魂育人
你是否愿意坚守教师岗位?
你准备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
你如何通过思考与实践成为一名好老师?
——以责任为根,向下扎根教育沃土;以敬业为脉,向上生长职业尊严;在“教书匠”与“大先生”之间,走出自己的生命刻度。
▲大东英才学校党总支副书记 吴新斌
致远同行
明确职业规划,绘制成长路径图。
树立成长目标,锚定教育坐标系。
共护学校发展,凝聚育人向心力。
以长远视野为青年教师领航,以共同体意识凝聚团队力量,让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在教育的星河里共赴长远。
▲大东英才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马建群
第二章 成长·拔节
四维成长地图:从破土到绽放
1. 墨香致远|思想的破土
翻开笔记,听见思想拔节的声音。
7万字读书笔记,字迹间藏着思想的破土声。一页页摘抄、一段段批注,记录着他们汲取知识的过程,也见证着他们在教育路上的不断前行。
2. 思辨碰撞|火花的迸发
“思考是学习的前提,学生不思考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在学习。”
——一本书引发的教育革命
青年教师紧扣“提问艺术”研磨启发式互动,以“思维训练”搭建认知阶梯,借“重塑课堂逻辑”打破单向灌输的惯性,让课堂从知识的容器,蜕变为思维的原野。
3.赋能提升|视野的开拓
近年来,学校深耕青年教师培养,邀多名优秀教师开展系列讲座,涵盖教学、师德、心理等多元领域,以经验智慧为青年教师成长筑基。
前辈以“授人以渔”的胸怀,后辈以“择善而从”的谦卑,让教育不再是独行的孤灯,而是生生不息的星河。
4. 步履坚实|课堂的淬炼
从聆听者到掌灯人。
2024—2025学年听课800余节,手写笔记9万余字,公开课磨课人均5次,最终展示15节。青年教师将磨课时的“阵痛”化作从容——师傅的每一句点拨,同伴的每一次建议,都在此刻凝结成黑板上一道流畅的弧线。
第三章 硕果·荣光
星光不负赶路人,这一年,青年教师们硕果盈枝,载誉前行。
青,是仰望的虔诚,更是破土的勇气。
蓝,是托举的双手,也是退后的目光。
青蓝工程,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因为教育的美好,
永远在“青胜于蓝”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