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四度叩响资本之门,坐拥四家上市公司商业棋局

发布时间:2025-07-09 04:40  浏览量:1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四度叩响资本之门,坐拥四家上市公司背后的商业棋局,2025年7月7日,香港资本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富卫集团(01828.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至此,这位以“小超人”著称的商界传奇,已手握电讯盈科(00008.HK)、香港电讯(06823.HK)、盈大地产(00432.HK)及富卫集团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800亿港元。这场耗时十二年的保险帝国构建史,不仅折射出李泽楷的资本运作智慧,更揭示了亚洲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变革。

一、四度闯关:富卫集团的“惊险”上市路

富卫集团的上市之路堪称一部资本市场的“励志剧”。2013年,李泽楷通过盈科拓展集团以21.4亿美元收购荷兰国际集团(ING)在港澳泰三地的保险业务,正式开启保险版图扩张。此后,他通过一系列战略性并购,将业务版图延伸至印尼、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十个亚洲市场,累计完成十余笔跨境收购,迅速跻身泛亚洲保险市场前列。

然而,资本市场的考验接踵而至。2021年,富卫集团曾计划赴美上市,却因中美监管环境变化被迫撤回申请。2022年至2023年,公司三次递表港交所均铩羽而归,市场对其高负债、盈利能力不足的质疑声不断。直到2025年,富卫集团凭借2024年扭亏为盈的业绩(净利润0.1亿美元)和精准的市场时机把握,终于在第四次递表后仅用50天便完成上市,创下港交所近年来最快上市纪录。

上市首日,富卫集团股价表现虽未现暴涨,但微涨1.05%至38.40港元/股、总市值488亿港元的成绩,仍彰显出市场对其“泛亚洲保险旗舰”定位的认可。招股期间,公司获得37.13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2.32倍认购,更引入中东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穆巴达拉和日本T&D Holdings两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5亿美元股份,为上市注入强心剂。

二、资本棋局:李泽楷的“买买买”战略

李泽楷的商业哲学中,“并购”是核心关键词。从1991年以5亿港元收购香港卫视、两年后以9.5亿美元卖出净赚7倍,到2000年电讯盈科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他始终擅长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跃升。富卫集团的扩张史,更是这一战略的集中体现。

2016年,富卫集团通过收购新加坡百汇班台保险、大东方人寿越南分公司和日本富士生命保险公司,一举进入三大市场;2019年,拿下马来西亚HSBC Amanah Takaful和泰国汇商银行人寿保险业务;2020年,收购越南Vietcombank-Cardif寿险公司、澳洲联邦银行印尼寿险业务及美国大都会人寿香港子公司。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让富卫集团从三个市场扩张至十个,更使其在东南亚保险市场的份额跃居前列。

然而,快速扩张的代价是负债高企。截至2025年4月,富卫集团借贷总额达27.86亿美元,未偿还永续证券账面值7.59亿美元。对此,李泽楷选择通过上市融资29.53亿港元,重点用于强化资本结构、管理流动性及建立增长储备金,试图以“烧钱换规模”的策略在亚洲保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三、业绩隐忧:三年亏10亿美元后的扭亏真相

尽管富卫集团成功上市,但其财务表现仍存隐忧。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2亿美元、-7.17亿美元和0.1亿美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美元。2022年的亏损源于股票市场下跌带来的资本市场变动,2023年则因出售日本Athene再保险相关金融投资产生亏损,2024年的盈利则得益于新业务合约边际增加、资本市场向好及开支管理改善。

从业务结构看,富卫集团对中国内地访客的依赖日益加深。2022年至2024年,内地访客带来的年化新保费从4200万美元增至2.65亿美元,新业务价值从1800万美元增至1.09亿美元,保单持有人数量达6万名。尽管公司尚未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但通过跨境销售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招股书中,富卫集团明确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内地等地探索拓展机会”,包括获取完整人寿保险牌照、接触分销渠道及进行选择性投资或收购。

四、家族传承:李泽楷与李嘉诚的商业基因

作为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的商业风格与长子李泽钜的稳健形成鲜明对比。1991年,他以“蛇吞象”式收购香港卫视一战成名;2000年,电讯盈科市值逼近父亲的长和系;如今,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800亿港元,再次证明其“冒险家”本色。

然而,李泽楷的资本版图并非一帆风顺。电讯盈科曾因2006年危机需靠父亲朋友注资渡过难关,盈大地产当前市值不足5亿港元,富卫集团亦长期处于亏损边缘。相比之下,李泽钜接掌的长和系以稳健著称,长江实业、长江基建等核心资产持续创造稳定收益。这种差异,既源于性格禀赋,也折射出李嘉诚家族“分业经营”的传承智慧——长子守业,次子创业,各自在细分领域开疆拓土。

五、未来挑战:亚洲保险市场的“红海”竞争

富卫集团的上市,只是李泽楷亚洲战略的第一步。当前,东南亚人寿保险市场前五大玩家(友邦、保诚、日本生命、汇丰、第一生命)已占据71.4%的份额,富卫集团虽在年化新保费排名中跻身前五,但整体规模仍居第八。公司核心策略是押注东南亚人口红利,通过与泰国汇商银行、印尼人民银行等独家合作,利用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贡献46.6%营收)。

然而,这一模式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银行渠道成本高企,服务开支持续攀升;另一方面,科技赋能的实效存疑。尽管招股书宣称“全栈科技导入、API直连、AI驱动精算模型”,但财报显示,保险收益在2023年至2024年已趋平,科技投入尚未转化为显著营收增长。

李泽楷的四家上市公司版图,既是一部个人商业传奇,也是亚洲资本市场变革的缩影。从电讯盈科到富卫集团,他始终以“颠覆者”姿态挑战传统,通过并购、上市、科技赋能等手段,在红海市场中寻找蓝海机遇。尽管业绩波动、负债高企等问题仍存,但富卫集团的上市无疑为其亚洲战略注入新动力。如李泽楷在上市仪式后所言:“香港市场现在非常活跃,很多国际投资者都回来了。”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资本长跑中,这位“小超人”能否带领富卫集团突破重围,成为亚洲保险市场的真正王者,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泽楷的商业故事,仍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