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法院:以奋斗之姿书写“强基”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08 05:50  浏览量:1

司法审判提质增效、人民法院长远发展,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

2022年以来,沈阳中院按照辽宁高院“强基工程”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前沿指挥部作用,两级法院上下“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持续激发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精气神,推动基层基础建设旧貌换新颜、审判质效持续向好,为沈阳法院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旗铸魂固根本、聚焦质效强能力、改进作风抓落实,三载时光,沈阳法院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呈现新气象。自“强基工程”实施以来,沈阳法院共有21个法庭运行成效和功能作用得到上级表扬,涌现出“全国模范法院”大东区法院、全国“为群众办实事法院”新民市法院、全国“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大民屯法庭等一批先进典型,基层法院87个集体、129名干警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一组组数据、一摞摞荣誉、一项项实绩的背后,跃动着沈阳法院创新发展的有力脉动,迸发着全体干警聚焦主责主业的激情与活力。

狠抓审判质效 扭住主责主业“牛鼻子”

辽宁高院要求,紧盯“认识、任务、举措、责任”不放,坚决推动“强基工程”再上新台阶,不断夯实辽宁法院高质量发展根基。

言之谆谆,笃行实干。沈阳法院对照要求、细化举措,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切实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八成干警人数在基层,九成案件量在基层,初审案件质效不仅决定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更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沈阳中院组织开展民事审判巡回拉练活动。

“我是多年前包的地,当时承包费约好了500块钱一亩,现在凭啥让我多拿钱?”2023年农历谷雨当天,在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委会大会议室内,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由辽中区法院刘二堡法庭巡回审理。

与以往不同的是,参加旁听的除了当地村民,还有来自全市26家人民法庭的庭长、法官,沈阳中院院级领导、审判庭庭长、审判业务骨干,市区农业农村局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这是“调查研究走基层 府院联动保春耕”主题民事审判巡回拉练活动的一个场景。

带着答案下基层,解决难题强审判。此次拉练活动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得益于沈阳中院在活动开展前聚焦调研总结的司法裁判难点,先行与市农业农村局沟通联络,就农业行政机关配合法院查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地价调整等相关事宜达成共识,形成了统一的调处原则和裁判规则,助力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

今年4月,以民间借贷纠纷审判实务专题培训为主题的第一期“沈法讲堂”如期开讲。沈阳中院3位“辽宁省审判业务专家”分别就民间借贷纠纷审判实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实例鲜活、内容充实,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百余名来自基层法院的法官现场参训后直言“解渴”,纷纷表示,“讲座内容接地气、鼓士气、增底气,让我们对做好基层审判工作更有信心!”

将讲台搬到一线,把课程对准基层,定期选派审判业务专家、审判长到基层一线开展培训,是沈阳中院狠抓基层法院审判质效的一大亮点。培训前,主讲人都会以“脱鞋下田”的方式深入调研基层法院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将“问题清单”作为培训主线,贯穿全部课程,切实找准定位、瞄准“靶心”。三年来,沈阳中院各审判部类强化对下指导,派出审判业务骨干“面对面”指导17次,开展集中培训3轮,组织巡回授课12期……每一处培训会场,“教官”倾囊相授,“学员”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实战课”,赢得了广大干警的欢迎和好评。

沈阳中院不仅以“共学”凝“共识”促“共进”,还坚持“精细化、一体化、闭环”管理,充分发挥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体检表”作用,以会商为抓手,以整改为关键,找症结、梳堵点、做实改,实现了初审案件质效大幅提升。

锻造精英劲旅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千古兴业,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是做好强基工作的关键所在。今年5月,沈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志文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法院,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调研时强调,要用好“审学研”、“评推树”、“学争做”、青年干部成长工程等抓手,推动优秀办案人才上讲台,持续打造精品课程,一体提升“三个素质”,培树三个“领头羊”,为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近日,辽宁高院第7期“审学研”驻院研究员、大东区法院审管办主任鉴铭宇就《院庭长案件阅核工作机制调研分析》与《司法大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运用》2个结项课题作汇报分享,与来自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的专家学者及部分青年干警研讨交流。

“依托‘审学研’平台,让我获得了辽宁高院相关部门在数据资源和专业指导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可以集中精力思考研究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将围绕课题研究,系统梳理理论成果,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推动研究成果的实践转换,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本单位开展试点应用,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成果,切实提升理论研究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通过“审学研”淬炼,鉴铭宇收获颇丰。

坚持强基导向,提升基层司法能力,沈阳中院持续深化“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多名来自沈阳基层法院的干警成为辽宁高院“审学研”驻院研究人员,还有多名干警获评全省审判理论研究人才,多项调研成果获评全省法院创新成果,一大批奋发有为的优秀干警屹立强基潮头。

▲浑南区法院定期开展“审学研”沙龙活动。

基层有活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皇姑区法院的法官沙龙,定期邀请审判专家授课,为青年法官提升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奠定良好基础,有效促进学术理论与审判实践有机融合。铁西区法院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身边“教官”手把手授课,培养青年干警以“如我在诉”的真挚情怀投入工作,加速成长,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浑南区法院“审学研”学习沙龙每期课程都座无虚席,曾获“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的副院长刘鹏以及许多审判业务骨干定期走上讲台,分享审判经验……全市法院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年来,沈阳中院党组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坚持党管人才、系统思维,为基层法院“强筋健骨”,实现了基层法院干警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全面提升。融合“审学研”人才库、领军人才信息库、优秀师资库,为人才精准画像,实行动态跟踪培养管理。深入实施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压实审判条线培育和发现人才责任,建立“条线+政治部”同向发力培育领军人才、优秀青年干部机制,并结合“三项工程”,在服务大局中建强审判品牌,在审理要案难案中培育领军人才,在打造精品案例中提升司法能力,为加快推进沈阳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条线指导 走出基层善治“新路子”

前不久,某通用航空产业企业因550万元尾款纠纷与合作企业打起了官司。法库县法院大孤家子法庭受理案件后,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双轨沟通方式,仅用10天促成双方达成还款计划,避免了双方企业资金链断裂,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法库县建有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大孤家子法庭立足低空经济产业链司法需求,积极探索形成“预防—调解—审判—保障”四维护航模式,建立了“一企一档”动态监测机制。仅2024年,法庭帮助企业规范15份合同模板,使得企业订单履约率提升30%。同时,针对行业特点,法庭梳理航空设备买卖租赁等12类风险点,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赢得一片赞誉。

▲法库县法院大孤家子法庭干警走访低空经济产业。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沈阳法院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小切口”,切实发挥“小法庭”参与社会“大治理”的前沿作用。在沈阳中院指导下,各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党委领导下的“两邻”共建、“三零”共治体系,积极主动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健全先行调解机制、扩容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保全送达延伸至人民法庭、广泛应用诉答文书示范文本……浇灌基层一线,结出累累硕果,强基之花在正在基层沃土绚丽绽放。

沈阳中院通过实施基层法院“一院一品”品牌工程,打造审判品牌,服务振兴发展。指导和平区法院、皇姑区法院打造劳动争议审判品牌,给出“新业态”维权“最优解”;指导沈河区法院提升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护航国家级金融商贸区建设;联合浑南区法院打造环境资源审判品牌,建立“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联动高新区法院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及涉外审判工作机制;指导经开区法院聚焦辖区企业需求,打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品牌,成功调解涉“小巨人”企业纠纷,帮助企业渡过转型发展期……

基层之治,“枫”华正茂,沈阳中院全面总结“强基工程”经验做法,在持续加强条线指导的同时,推动基层法院善用府院联动“金钥匙”。和平区法院联合市社保中心,聚焦多发案件,分析原因、预见风险、指导实践,发出综合治理类建议,帮助社保部门强化履职能力、助力程序规范运转,得到了市社保中心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皇姑区法院与人社部门联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获评全省法院司法创新成果。沈北新区法院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合作,创新推出“法院+市监局”诉调对接机制,共同打造市场监管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加强信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拓展解纷渠道。

强基固本,阔步征程。从大力推进审判品牌建设,到培育优秀司法办案人才,再到打造精品案例……沈阳法院勇于争先、真抓实干,不断夯实自身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全省法院审判工作“上台阶、创一流、走前列”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