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破破烂烂,东亚缝缝补补?东亚会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希望吗
发布时间:2025-07-08 04:30 浏览量:1
世界正在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东亚依旧巍然不动。
世界各国GDP具象化
现在的世界局势,越往西越动荡,中东之乱又起,俄乌冲突继续,英法天天游行,美国水深火热;越往东却越太平,日韩诸国忙着内卷,中国经济稳步上涨。纷繁复杂的地缘格局背后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角力,东亚的超稳定结构与一个大国分不开干系,那就是中国。
东亚三国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对世界格局有重大影响的国家,但是在东亚范围内,中国却可能让其他国家感到巨大的压力。而正是在这种战略张力之下的东亚,保持着绝对的稳定。我们可以认为,恰恰是中国,给了东亚基本的秩序,让这里免于崩坏。
朝鲜阅兵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中国乱则东亚乱,东亚乱则世界乱,东亚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仍然保持着经济正增长的地区,中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扛起这进步的势头,仅2024年中国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就占到世界的30%左右,在美国政治学界还有一个所谓的”义乌指标“,即要知道哪个总统候选人可以胜出,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民调,只要看看中国义乌生产谁的竞选周边更多就可以了。一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一个老外可能没见过中国人,不可能没用过中国制造。
义乌生产的特朗普竞选物料
传统意义上的东亚,就是中日韩朝蒙五国,这里的人口约占亚洲的35%,世界的20%,经济总量也高达亚洲的70%,世界的25%。然而,东南亚11国有东盟,阿拉伯世界有阿盟,欧洲27国缔结的欧盟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是彼此间矛盾重重的非洲55国家都可以团结在非盟的旗帜下,可是人种一致、文化相近、历史相连的东亚却从未出现任何实质性的联盟,连自贸组织都没有。
东亚五国,中国面积独占78%,人口独占87%,是绝对的主体部分
一个吊诡的逻辑就是,东亚的不团结恰恰是东亚的稳定之源,东亚和东南亚很多情况下被视作一体,这里的民族情况、历史文化、社会结构都高度复杂,可是自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53年朝鲜战争和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以来,东亚及东南亚范围内再无大战,迎来了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和经济的腾飞,这里拥有最多的人口、最具活力的市场和最丰富的资源。
在东亚范围内,韩国被视作一个典型的小国,毕竟它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200万的人口,但你要知道,韩国单拎出来放在世界范围内可是世界第13名的存在,看起来不太能打的韩国军队那是相对于中国而言的,韩军的军力指数世界第5,因而东亚也被叫做”怪物房“。
以中国为基点画一个圈,在这个圈里,拥有43亿人口,300多个民族,1000多种宗教神祇信仰和多达32万亿美元的GDP,以东亚为中心联结北亚、南亚和东南亚,将直接构成对西方霸权的最有力的挑战,只可惜,目前连东亚的整合都困难重重。
世界四大古文明,有三个都在亚洲诞生,其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代中国的GDP独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并贡献了大量文明成果,诸如四大发明、汉字、天文历法等等,直到近代,西方通过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率先开启工业革命,才对东方造成降维打击,在此前,东方一直胜过西方,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中心。
杨贵妃
中华文明虽然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在世界上大部分人还在黑暗蒙昧的中世纪中蹒跚,中国已经发展出了盛唐气象,但是这种文明的早熟,也让中国在近代以来固步自封,难以跟上世界的革命潮流,然而经过整个世纪的革命与战争,中国最终使古老文明赓续了年轻活力,并走向复兴之路。
东亚和西欧在历史上属于两种不同的典型文明,东亚的一切是围绕着土地和农业开展的,因此发展出了相对稳定的儒家文化和君主制度,一切只有两个字“稳定”。而西欧以商业立国,又以殖民拓业,白人的道德经由基督教粉饰而对掠夺和屠杀异族毫无负担,将之包装为“上帝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海洋文明的西方更具创造力与思想的变革,从而率先走向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如果说殖民是工业革命的原料和市场来源,那么启蒙运动是工业革命的思想机制。
先是西班牙,而后是荷兰,再后是法国,然后就是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同文同种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国家,先后主导了世界霸权200多年,至今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英国在19世纪为王,控制了超过3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亿人口,接近25%的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而美国在20世纪称霸,靠着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横财,又在战后一手缔造了美元体系和全球军事基地,人送外号“世界灯塔”。在近代以来,东亚始终处于从属或与西方敌对的状态。
事实上,现代东亚的崛起,正是始于西方的让利,美国的全球体系建立在军事、金融、贸易和科技四大优势之上,东亚最早接受美国援助和技术转让而顺利腾飞的国家正是日本。美国用一己之力告诉世界,它可以摧毁日本,也就可以扶持日本,靠着美国巨大的军事订单和产业转移,日本仅仅在1960年就恢复到了战前最好的水平,此后更是一路狂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施瓦辛格拍摄的日本广告
此后是韩国,朴正熙政府靠着美国转让的半导体技术成功转型为外向型出口国家,并在90年代跻身亚洲四小龙,成为发达国家。再之后便是中国,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一定程度上就是给西方市场打下手,但西方人没想到,他们只是想让勤劳而廉价的中国人打一辈子螺丝,仰望白人的神话,正如同90年代的所有中国人宁愿舍弃一切也要移民美国刷盘子,但中国人就是靠着“一亿件衬衫换飞机”的卧薪尝胆而到如今和美国平起平坐,东亚民族骨子里的韧性再次显现。
克林顿1998年访华
日本人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他们很早就预见了日本也将如同英美一样经济滞胀,于是便主动让产业外流,即所谓“雁阵模式”,日本为首,主宰科技和金融,“亚洲四小龙”为次,主宰中间市场,而中国和东南亚被丢在最后的位置,承接最苦最累却最赚不到钱的制造业,从而实现日本在东亚的绝对主导权。但谁也没想到,中国绝不甘于如此,我们要做的是重新夺回属于我们的主导权,君不见,小龙小虎是压不住巨龙的。
今天的世界上只有三个半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半个是印度;今天的世界上也只有三个经济完全独立的可以造血而不需要依赖别国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德国,形成亚洲、美洲和欧洲三大供应链,中国和美国是唯二的政治经济都独立的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只有中美可以主导这复杂的产业链,这样的结果,当年狂妄的日本人想到了吗?
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经济由红色地区制造
可问题是,危机出现了,美国主动打破了产业链,想要重回孤立主义时代,缩减必要的对外成本,甚至包括维持美国霸权的成本。美国的霸权是从小布什时代开始衰落的,克林顿制造了美国最后一个盛世,而后随着大量制造业外逃,美元不断升值,股市不断跌落,美国的失业率、犯罪率都居高不下,非法移民问题又日益严峻,这个老大帝国终于撑不住了。
自断一臂是为了求生,美国主动放弃金融和科技霸权,是为了拉回制造业,但那已经不可能。2019年的一部美国纪录片《美国工厂》,讲述了一个很诡异的逻辑:美国越来越富,美国工人却越来越穷。这看起来荒诞不经,因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由本国的百姓创造的,为什么美国的国家财富和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的利益却不相关呢?原因就在于美国的特殊国情,美国的强大与美国人民无关,而与美国霸权有关。美国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不来自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而来自通过政治、军事和金融霸权对全世界的剥削。
2019年美国纪录片《美国工厂》,讲述了中国福耀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达顿市创办工厂的故事
美国老牌的汽车城底特律在2013年破产,而影片中的达顿市本来也是即将破产,然而却被中国福耀集团的投资挽救,这在1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今天就是发生了。
小布什政府时代,美国的国家战略被放在中东事务和反恐战争之上,本该被用于翻新基建和制造就业的大笔资金都变成了昂贵的炸弹丢在了无人的沙漠,超过10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被丢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肥了军工企业,瘦了升斗小民,到2008年小布什卸任,美国的国债飙升至22万亿美元,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和08金融海啸。此后的奥巴马政府试图挽救,但已经无力回天,最终只达成了30%的份额。
小布什在北京奥运会
积重难返的美国让奥巴马政府放弃了经济,又回到了和平演变的老路,紧接着就盯上了东亚,提出了“重返亚太”,把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至东亚。在中东也不消停,策划了“阿拉伯之春”,引发了埃及内乱、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等一系列动乱;在欧洲鼓捣乌克兰继续颜色革命,从而把本就焦头烂额的俄罗斯逼急了。美国啊,一遇到问题不想着从自身找办法,而是想着把别人搞乱然后吸血,让我说你什么好?
可唯独是东亚,没有出现美国预想的“大规模混乱”,日韩虽然不喜欢我们,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和中国保持了一致,那就是“稳定”,让美国吸不到血。
事实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一直都被西方做局,埋了不少雷,中国有海峡问题,朝鲜半岛有朝鲜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尚未清算,东盟成立初衷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南亚则有印巴冲突。可中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没有被西方牵着走,而且还主动帮助东亚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是唯一一个不但没有垮掉还向外输出资金的国家,人民币不贬值,中国市场成了日韩和东南亚回血的地方。
朝鲜战争
因为复杂的历史纠葛、领土争端和政治问题,东亚三国中日韩之间彼此有着很深的过节,却也意识到与对方合作才是破局之道,麻烦就出在这里。中国和日本之间横亘着无法翻过去的抗日战争,中国和韩国之间也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美国的从中作梗而无法进一步深化友谊,至于日韩就更不用说了,巴不得把彼此从世界上移去。
韩国民间抗议日本政府
东亚之间最相似的地方就是文化,在古代,这些地区都处于中国的儒家文化影响之下,东亚各国的社会文化形态中,普遍都有“忧国忧民”的家国集体主义、高度的责任感和耻感文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形成的“内卷氛围”,总是让东亚民族活得非常累,而这种全社会的“牛马精神”也让东亚各国的国力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农民工
在过去,东亚一直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区,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崛起,东亚沦为了任人支配的存在,东亚五国在过去都曾经是他人的殖民地或被掠夺的对象,今天的朝鲜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韩国和日本都是美国的“亚太殖民地”,而蒙古更是没有什么存在感,高度依赖俄罗斯,唯有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而且随着中国的复兴,东亚的格局再次陡然一变。
中国擅于提供和平的方案,就比如西方一提到环保就要打要杀,不是拆就是停,而中国直接提出可以用清洁能源,如今中国在各地的投资中清洁能源已经占到90%以上,不需要政治正确也可以继续发展,这就是大国的底气。
在国际地缘政治学界,一直有一个所谓的“世界岛理论”,即世界的中心在欧亚大陆,而欧亚大陆的中心在中亚和东欧,其余地区皆是“边缘带”,而控制了边缘也就可以控制中心。过去的英国,如今的美国之所以可以称霸世界,就在于它们都位于远离“世界岛”的边缘地带或外圈大陆,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干涉欧亚大陆的政局而攫取最大的利益。
但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也恰好位于世界岛的边缘地带,那就是东亚。如今的世界上,应该没有人会否认,只有中国有能力和美国掰一掰腕子,其他国家要么太弱,要么被美国控制,要么不敢惹怒美国,但全世界都很明白,中国要想走向彻底的崛起,首先要完成一个前提,那就是整合东亚,或者说“一统东亚”。
然而,别说是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就是外部环境来看,都困难重重,从地图上看,像一条虫子一样的日本列岛蜿蜒而下,向南延伸至琉球群岛,再到菲律宾群岛,构成一条岛链将东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出口牢牢锁住,而这些岛屿都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扈从,它们的作用无疑就是死死锁住中国和俄罗斯,正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美国才在日本和韩国身上注入大量资金用以扶持他们在二战后迅速腾飞。
因为,本质上,美国并不是一个“大西洋国家”,而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它与它的欧洲朋友不一样,它的利益并不在西欧,甚至不在美洲,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广阔的亚欧大陆。于是,中国就好像被锁住了手脚的巨龙,被关在笼子里的雄鹰,世界没有哪个大国一出家门口都是敌对国家。韩国、日本、琉球、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都有美军基地,一直延伸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将中国围堵得严丝合缝。本该携手共进的东亚,如今内部矛盾重重、彼此剑拔弩张,美国要负很大责任,当然了,中日韩之间的特殊的历史关系也无法忽视。
朝鲜半岛曾经是中国的藩属之地,而日本更是直接入侵占领过朝鲜半岛和中国大片国土,彼此之间的积怨甚深,同时,无论朝鲜还是韩国,它们的独立建国都以彻底的去中国化为前提,两国都不约而同地废除了汉字,而日本虽然无法废除汉字,但更是早在19世纪明治维新后宣布“脱亚入欧”,也在民族文化上剔除了来自中国的儒家文化,至少表面上去得很干净。
朝鲜半岛是目前东亚局势最严峻的地方,方寸之地内两个政权彼此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朝鲜问题归根结底是冷战的遗留,决定朝鲜问题的从来都不是朝鲜或韩国本身,而是中美,半岛上的两个政权正是依靠着背后的中美两个大国相互对抗,维持微妙的战略均势。因为朝鲜的存在,韩国可以继续得到来自西方各国的支持和援助,同样,因为韩国的存在,驻韩美军仍然虎视眈眈,朝鲜就可以得到中国的撑腰,维持自己的政权。
因而,无论是经济共同体还是政治同盟都不太可能实现,东亚这个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生存空间太小,为了有限的资源,这里的每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要与其他人拼个你死我活。
东亚,是西方人眼中的“远东”,是所谓不开化的野蛮之地,在西方殖民者介入之前,这里的秩序一直由中国封建王朝所统领,然而随着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到来,东亚各国都不可避免地看到清王朝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居然被英国人的几千兵马打了个屁滚尿流,东方的式微和西方的崛起,无疑让古老的东亚文明开始思索现代化的复杂命题。
1853年,美国黑船叩关,日本最早开启了由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治维新。渴望变革的日本各地诸侯和武士阶层联合起来,打倒了幕府,借由天皇的权威开启了脱亚入欧的狂潮,并最终成为东亚第一个崛起的国家。而最早的“东亚命运共同体”之论就诞生于日本。
因为明治维新,日本在短短40年内GDP翻了10倍都不止,在1850年还只是一个二三流的农业国家,到了1895年却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胜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清政府,日本国力的极大上升让日本举国愈发激进,从政府军队到底层民众无不沾染了军国主义思想,并将自己视之为亚洲的领袖。
日本人假惺惺地抛出“大东亚共荣”的理论,指出要让东亚其他国家在日本的“领导和帮助”下快速工业化、现代化以抵抗西方的入侵,但实质上,日本人对东亚各国、各民族的奴役和蹂躏甚至远远胜过白人,在日本的铁蹄下,东亚各国都沦为了供日本掠夺资源和奴役劳动力的殖民地,日本在此基础上还妄想进一步侵吞整个中国和东南亚,但它薄薄的小身板根本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土地,最终日本的“东亚梦”毫无意外地破灭了。
正因为日本的历史罪行,让今天的东亚各国都对“东亚同盟”、“东亚共同体”之类的字眼抱以高度的抗拒,生怕日本帝国主义死灰复燃。直到今天,日本依旧是威胁东亚内部和平发展的最大因素,它同时与中国、韩国都有领土争端,也同时保持着对中国、韩国的技术优势。
而中韩之间的也是矛盾重重,表现在领土纠纷、文化冲突和民族认同三个方面,尽管中韩可以因为共同的反日情绪而暂时放下历史芥蒂,但彼此之间也有着大量历史问题,韩国人认为中国是过去欺凌奴役自己的庞然大物,又导致了现代朝鲜半岛的分裂,而中国人对韩国人不断抢夺中国文化遗产和歪曲历史的挑衅行为感到极度反感,并且韩国还和美国眉来眼去,不仅允许美军在国土上部署针对中国的萨德系统,而且作为一个东亚黄种人民族,却一直跟在美国人屁股后面,俨然“香蕉人”。
韩国电视剧中出现“李世民被高丽打败”的情节
韩国和日本之间更不用多说了,悬而未决的二战赔偿问题和慰安妇问题,独岛的领土纠纷,历史上日本多次入侵朝鲜半岛的灾难,都让韩日两国之间从民间到政府都保持着一种紧张状态。
可无论喜欢与否,中日韩三国彼此都明白,自己离不开对方,2010年,中国成为韩国、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三国之间的经济依赖关系越来越显著,东亚的共同市场事实上已经形成,但碍于美国和欧盟的担忧,而迟迟无法真正落地,只能作为一个概念存在。
但事实上,东亚走向一体,必然是以中国作为领导者的,这难免让韩国和日本想起过去的“朝贡体系”,事实上,看似同文同种、融洽非凡的欧盟内部也是彼此龃龉不断,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大国的较量让许多欧洲小国苦不堪言,那么东亚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各国GDP具象化
一方面国土小、资源少的韩国需要中国和日本的广阔市场以及投资,中国也需要日韩的先进技术支持,日本更是需要摆脱美国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韩国和日本的崛起本质上都不是他们自己发展的结果,而是美国的技术转让资金支持,这就代表着日韩的经济仍然是依附性的经济,不可能自己主宰命运,而中国恰恰又是西方人眼中妖魔化的存在,中日韩走向一体,会让西方人睡不着觉的。
况且,日本一直想做东亚乃至亚洲的老大,它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连中韩之间关系走得太近,它都会感到紧张,韩国同样不愿意看到中日撇下自己,而中国也害怕看到日韩眉来眼去,所以就有了那句经典的“中日友谊看韩国,中韩友谊靠日本”,东亚各国之间都太过针锋相对。
宏观地看,在今天的世界,唯有东亚依旧保持着高度的经济发展和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东几十年如一日地打仗,非洲早就打烂了,拉美至今还无法突破美国的控制,欧洲也已经老气横秋,中亚基本上是俄罗斯说了算,南亚只有印度还在其他国家就别想出头,东南亚的利益则和东亚紧紧相连,东亚将是未来世界的方向,这是所有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的趋势。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至于是独善其身,还是美美与共,我们的今天就是后来人的明天。中国要做的就是打持久战,就像伟人说的:“一直打到完全胜利”,如此才是一个伟大民族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