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30人+,24架100人+ 夜袭阳明堡 回忆采访老红军陈绍富点滴
发布时间:2025-07-07 22:39 浏览量:1
一小时+,30人+,24架100人+
夜袭阳明堡
——回忆采访老红军陈绍富点滴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769团30余名勇士在山西代县阳明堡机场英勇牺牲,用血肉之躯换来了24架日军战机的彻底覆灭。
此战,成了参战者、幸存者陈绍富刻骨铭心的记忆!陈绍富时任129师769团三营十一连三排排长,与他并肩战斗的二排排长官俊亭,后来成了将军、省委书记。
写在前面的话
同事陈忠,其父陈绍富,战功卓著,特别是夜袭阳明堡,亲手炸掉2架敌机。近水楼台,多次采访他。在举国同庆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盛大隆重的九三阅兵之前,回忆采访点滴,谨献陈老,谨献先烈,谨献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陈绍富,四川达县人,1910年12月出生。1933年9月参加红军,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团长、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长、政委、军卫生部政委、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荣获“襄阳特功团”奖章、“渡江战役胜利”奖章、“解放大西南”奖章等荣誉。那时,一般团职领导,在历次参战胜利后,获得上级表彰时,都只对基层干部和战士颁发一、二、三等功等立功奖章,团职领导一般不奖励,最多是提升职务,这也体现了战争年代立功奖励向基层干部、战士倾斜,领导干部不争功、不抢功的高风亮节……新中国建设时期历任川东行署粮食局长、四川省商业厅厅长、成都铁路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82年离休(享受部级待遇),2012年12月在成都病逝,享年102岁。
今天,7月7日,88年前的枪声,刺破宛平夜空,“士兵失踪”的拙劣借口,撕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卢沟桥的石狮,目睹了文明与野蛮的辩证:当机枪扫过五百年的石雕,侵略者用现代武器摧毁的不仅是古代艺术,更暴露出其精神上的原始与蒙昧。这座联拱石桥的每一道伤痕都在叩问:所谓“大东亚共荣”的华丽辞藻下,掩盖的不过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历史在此刻显影出永恒的荒诞——当侵略者试图用铁蹄丈量华夏土地时,他们丈量出的恰是自己文明的短度。今天,回望那轮染血的晓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族记忆的痛点,更是文明冲突中永恒的警示:任何将武力神圣化的民族,终将在历史审判台前沦为野蛮的注脚。
这不?夜袭阳明堡的硝烟中,藏着战争最深刻的悖论:当八路军战士用最原始的武器炸毁24架钢铁战机时,上演的不仅是军事奇迹,更是文明对野蛮的巧妙解构。那些被摧毁的先进战机,恰似现代性最尖锐的讽刺——科技优势在民族意志面前竟如此脆弱。这场战斗将战争伦理倒置:侵略者的精密仪器被庄稼汉的土制炸药终结,工业文明的傲慢在农耕文明的智慧前轰然崩塌。历史在此刻显影出永恒真相: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武器的代差,而是使用武器的人是否站在道义的高地。今天重读这段传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以弱胜强的战术典范,更是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对“器”与“道”关系的终极诠释:当精神海拔足够高时,最简陋的工具也能撬动历史的杠杆!
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作为八路军抗战初期三大战役之一,乃129师抗战首仗。129师,红四方面军改编。虽然参加战斗是769团一个团,但直接面对面攻击炸毁日机的只有一个连,也就是三营十一连,陈绍富时任十一连三排排长。二排排长叫官俊亭,后任12军军长,开国少将,1978年任浙江省委书记。
战云密布,国破家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华北平原的宁静,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正式爆发,全面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日寇大举进攻华北,狂妄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结束战斗,华北大地陷入了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
就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八路军115师于9月25日在平型关重创日军板垣师团,首次挫败了敌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这场胜利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抗战初期的阴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也为后续的敌后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日寇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变得更加嚣张。
华北沦陷后,侵略者又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
9月28日,阎锡山被迫放弃雁门关,率部退守忻口。10月1日,日军占领了位于代县南部的阳明堡机场,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军用机场瞬间成为了日军南下太原的重要跳板。
忻口,这个位于太原北部的小镇,此时却承载着整个山西战局的重量。作为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忻口一旦失守,太原将朝不保夕。10月13日,忻口战役正式爆发,阎锡山的晋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先后投入战斗,一场长达21天的惨烈鏖战就此展开。
国军与日军分别投入了20万和7万的兵力,然而战局却不容乐观。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空中优势,对我军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狂轰滥炸。阳明堡机场的24架战机按照严密的作战计划,每天轮番出动,对太原、忻口等地的抗日武装进行疯狂攻击。
在日军飞机的威胁下,我军的处境日益艰难。抗日武装的阵地每天都要进行多次维修,晋绥军更是每天都有几十名战士牺牲在敌机的轰炸之下,各部队之间的联系也被彻底切断。我军的指挥受到了严重影响,后勤补给更是面临着生死威胁。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战略背景下,军委决定派遣129师769团前往距离阳明堡不远的刘家庄村,目标明确而坚定:一举摧毁这个威胁我军生存的阳明堡机场。
具体执行任务的,便是陈绍富所在的769团三营十一连!
运筹帷幄,计划敲定
1937年9月上旬,769团行军到了山西侯马,然后从这里换乘火车,抵达了五台县河边村,正式开赴抗战前线。
1937年10月中旬,秋风萧瑟的太行山区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八路军129师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率领下,按照师长刘伯承的指示,向原平东北山区挺进,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重要任务。
部队进驻滹沱河附近的苏龙口、刘家庄地区后,一个重要发现让所有人为之振奋。战士们注意到,日军飞机不断从滹沱河北岸起飞,频繁地飞往忻口、太原方向进行轰炸。从这些敌机起降的频率判断,附近一定有日军的重要机场。
就在抵达刘家庄村的第二天,团长陈锡联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附近的山头进行实地观察。当他举起望远镜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这位久经沙场的指挥员也不禁心头一震:在距离他们不到10公里的阳明堡,一座规模不小的机场清晰可见,上面整齐排列着24架战机,阳光照射在银白色的机身上显得格外刺眼。
为了准确掌握敌情,陈锡联决定进行更加深入的侦察。他带着第二营营长孔庆德、第三营营长赵崇德等骨干,化装成当地老百姓,沿着滹沱河的山沟向机场摸去。这次冒险的侦察行动收获颇丰:机场内确实停放着24架各型战机,其中包括9架运输机,驻守的日军约有200多人,分为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
更让人惊喜的是,通过与被日军抓去当苦工的村民交谈,他们了解到一个关键信息:日军自全面侵华以来屡战屡胜,变得极其骄横轻敌,机场的戒备十分松懈。白天战机轮番出动轰炸,夜间则集中停放在机场休整,警戒力量薄弱。
陈绍富深情回忆了一个重要细节——
“老乡,从哪里来?”
那一天,他们前去侦察,看到一个老乡迎面走来,他们忙迎上去喊。
那人听到喊声,身子一颤,马上停住了脚步,两眼不住地四下观望。及至见到他们这几个陌生的军人时,更是惊恐万分,全身哆嗦,两眼狐疑地上下打量着他们,好半天才吐出两个字:“你们?”
“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来这里打鬼子。”
“打鬼子!?”
老乡听到“八路军”“打鬼子”时,马上“啊”了一声,一下扑上来,抓住陈绍富的手,激愤地向他们诉说起自己的遭遇。
原来,他就住在飞机场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自从日寇进入山西以后,国民党军队的抢劫、日本鬼子的烧杀,弄得他家破人亡,一家三口,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后来,鬼子又把他抓去做苦工,逼着他们整天往飞机场搬汽油、运炸弹。每天从早干到晚,常常是饿着肚子干活,还得挨打受气。他受不了折磨,才找了一个机会,从机场偷偷跑了出来。他指管敌入的机场说:“去收拾它们吧,我给你们带路!”
听了老乡的控诉,大家更加气愤。赵崇德拉着老乡的手,恳切地说:“老乡,我们一定给你报仇,给所有受难的老乡报仇!”
接着,老乡又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敌人机场内外的情况。
经过侦察,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和老乡介细的大体一致:机场里共有二十四架飞机,白天轮番去轰炸太原、忻口,晚上都停在这里。鬼子师团的一个联队,大部分都驻在阳明堡街里,机场里只有一小股守卫部队。看来,鬼子正忙于夺取太原,根本想不到,八路军会绕到背后来搞它。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
“如果我们出其不意,给它以突然袭击,胜利是有把握的,所以,团长当即决定马上下手。”陈绍富回忆道。
袭击机场的任务顺理成章地交给了三营,并以一、二营各一部破坏崞县至阳明堡之间的公路和桥梁,阻击崞县、阳明堡可能来援之敌。团迫击炮连和机枪连,则在滹沱河东岸占领阵地,准备随时支授三营。
19日下午,整个苏龙口村都沸腾起来了。各营、连纷纷召开支部大会、军人大会进行动员,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乡亲们很快就扎起了几十副担架,做好了一切后勤准备。
这些情报,陈锡联全部掌握,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陈锡联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机场虽然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四周设有铁丝网和一些简易的掩体工事,四个角都有数量不等的岗哨,但正是因为一直没有遭到过我军的攻击,驻守的日军十分麻痹大意。
10月19日,经过周密的计划制定,团部最终确定了夜袭方案。当陈锡联询问各营谁愿意接下突袭机场的重任时,三营营长赵崇德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我们三营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来打机场!”
赵崇德,这位出生于河南商城县的革命战士,1932年就参加了革命,是公认的打仗能手。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但脑子却十分灵活,打起仗来经常能出其不意。而他所率领的三营更是有名的夜战部队,曾经多次出色完成夜袭任务,被誉为“夜老虎”。
具体的作战部署很快敲定:三营作为突击队直指机场,目标是摧毁其中的战机;一营负责袭扰和牵制崞县可能增援的日军,主要任务是破坏崞县通往阳明堡之间的道路和桥梁;二营作为预备队,与团部一起驻守北部地区,并派一个连破坏阳明堡西南的交通线;团迫击炮连则在滹沱河东岸占领阵地,为三营提供火力支援。
“陈绍富、官俊亭,你们两个排长平时就是最好的兄弟,作战勇敢,战斗经验丰富。这次一定要密切配合,大胆心细,不怕牺牲,必须圆满完成任务!”指着陈绍富、官俊亭,陈锡联大声说道。
陈锡联乃一团之长,居然对两个排长点名道姓、下达作战任务。
“团长不但熟悉我们这些最基层的下级指战员,甚至很多普通战士,他都熟悉。”当年采访陈绍富时,他深情说道。
雷霆万钧,剑指机场
1937年10月19日傍晚,夕阳西下,太行山区的秋风带着阵阵寒意。
晚7点整,三营的战士们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沿着蜿蜒的山谷小径,悄无声息地向阳明堡机场摸去。战士们个个轻装简行,脸上涂抹着锅底灰,在夜色掩护下宛如一群无声的猎人。
夜色越来越浓,陈绍富和他的战友们沿着滹沱河岸前进,河水哗哗流淌的声音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难行军,部队成功渡过了滹沱河,悄悄接近了目标。当第11连的战士们摸到距离日军战机仅30米的位置时,敌人竟然毫无察觉,机场内依然是一片静谧。
“冲啊!”陈绍富一声断喝,带领三排战士,奋不顾身,杀入机场。
“冲啊!”官俊亭大吼一声,带领二排战友,奋勇向前,杀入机场。
战斗正式打响!
10连配合着11连,战士们高喊着,惊天动地的冲杀声,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日军机场发起了猛烈攻击。子弹的呼啸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将整个机场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正在机舱内值勤的日军飞行员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惊醒,匆忙爬出机舱企图抵抗,却迎面撞上了如狼似虎的八路军战士。机场守卫队的日军也从各个隐蔽部冲了出来,双方在20余架飞机之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白刃战。
火光将机场照得亮如白昼,冲天烟火处,只见鬼子惊慌失措,哇哇乱叫,一面利用工事进行还击,一面组织兵力,冲到停机坪,负隅顽抗。枪声、喊叫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快,快,用手榴弹,炸飞机!”陈绍富一边扫射,一边大喊,同时提醒着兄弟排,“官排长,你在左,我往右!”
“好,陈排长,注意后边!”官俊亭应和着。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战友蒋开印三步并作两步,钻进了飞机机仓,却许久不见动静。
“蒋开印,蒋开印!”陈绍富急得大喊。
“我在!”只见蒋开印从机仓里冒出头来,着急地嚷嚷着,“排长,机枪与飞机是连在一起的,掰不下来!”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部队接到命令,端掉日本鬼子在阳明堡的飞机场。陈锡联团长亲自带领排以上干部勘察战场,了解了鬼子火力配制、兵力部署,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并把主攻任务交给了三营。陈绍富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排战友,大家一听,个个兴高采烈、摩拳擦掌。不过,战友们虽然都闯过枪林弹雨,但是打飞机却是头一遭。怎么打?谁心里也没底。有人说用柴火烧,还有人说用马匹拉。这时,四川老乡蒋开印对陈绍富说:“排长,我们要想办法把飞机上的机枪扛回来。”战场上,缴获一挺机枪是要立功的,如是重机枪就是立大功。陈绍富当场表示同意。
顺便补充,解放以后,蒋开印官至贵州军分区司令员。
“你不会用刀砍下来?”
“我砍了,刀都砍坏了,砍不动!”
为了不影响整个作战计划,陈绍富赶紧叫蒋开印跳下飞机,又朝机舱里扔了几颗手榴弹,这才带领战士们撤离战斗。
陈绍富一人炸毁两架飞机!
在这场生死搏斗中,陈绍富和他的战友们展现出了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采用刀刺、枪击、手榴弹炸、燃烧弹烧、铁锤砸等各种方式,摧毁着眼前的每一架敌机。有的战士冒着密集的子弹,身绑集束手榴弹英勇地爬上敌机;有的战士抱着手榴弹,直接冲向敌机的油箱;还有的战士用刺刀在敌机的油管上捅出一个个窟窿。
特别让人泪目的是,在这场生死较量中,营长赵崇德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在机场内穿梭作战。他一边指挥部队打退日军的反扑,一边亲自参与炸毁敌机的行动。在他的英勇指挥下,三营的战士们接连打退了日军7次反扑,成功消灭了上百名敌军。
随着越来越多的敌机被点燃,整个机场燃起了熊熊大火。恰好当时还刮起了秋风,火借风势迅速蔓延,24架日军战机在烈火中相继爆炸,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声。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方圆几里都能看到这壮观而震撼的景象。
战斗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后,远处传来了装甲车的轰鸣声,炮弹也开始从阳明堡镇的方向袭来。赵崇德立即意识到敌人的援军要到了,必须立即撤退。他果断下令部队开始撤离,自己则亲自带领一个连掩护大部队的后撤。
此时,站在山头观察战场形势的团长陈锡联也看到了敌军援军即将到达的情况,立刻发出信号通知三营可以撤退了。机场的残余日军开始拼命追击,但害怕我军还有埋伏,不敢追得太深。
就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的时候,悲剧发生了,赵崇德在指挥最后一批战士撤退时,不幸被鬼子的子弹击中。通讯员见状连忙背起营长向后撤离,但在撤退途中,通讯员也被日军击中。两位英雄,就这样永远地倒在了胜利的黎明前。
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夜袭阳明堡的任务圆满完成。敌军在机场的24架战机全部被摧毁,100多名警卫部队被歼灭,我军付出了30多人牺牲的代价。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是,这次突袭的主要指挥者、三营营长赵崇德英勇牺牲了。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端了小日本的飞机场,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十里八乡。老百姓慰问、友军赞扬,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蒋委员长也发来了贺电、嘉奖令和慰问金2万元。这也是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给予八路军唯一一次经济奖励。当陈绍富领到八路军总部分配奖励的二块银元时,还打趣地说道:“这个蒋委员长还‘落教’‘懂得起’,给我们慰问金,正好拿去打牙祭……”
夜袭阳明堡战斗是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此次战役一时间成为中外媒体的头条新闻,并将769团誉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刘伯承在接到电报后连声称赞:“769团首战告捷,打得漂亮!”
这场战斗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战场本身!
它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我国统一战线事业的有力促进。国共两党的部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挥着重要作用,蒋介石的奖赏就是最好的说明。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抗战中,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华民族。
30多位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24架敌机的覆灭宣告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狂言的彻底破产。
夜袭阳明堡,这个载入史册的光辉名字,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