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往事|《江畔弦歌——宝山往事集》:马君武在中国公学

发布时间:2025-07-07 21:31  浏览量: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宝山正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北转型”战略要求,锚定“一地两区”定位,做细做实产业、空间、治理“三个转型”。地区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兴盛,在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区新联会会长唐吉慧潜心研究宝山历史文化十余载,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史料,编撰出版了《江畔弦歌——宝山往事集》一书,反映了宝山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展示了统一战线在文化领域的积极作为。

人物琐忆

马君武在中国公学

1930年,中国公学的校长胡适要离开学校了,校董会推荐马君武继任,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马君武是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早年中国公学的创办人之一、首任教务长,“隔岸起飘风,浪打吴淞;血湧半江红,白虹贯日中。多少少年英雄,以学为光荣,锻炼身心,胼胝手足,担天下之公。”是他为学校写的校歌。他长胡适十岁,是胡适尊敬的兄长。胡适1906年进入中国公学念书时不过15岁的孩子,许多同学都比他大,其中不少是革命党人,纷纷剪了辫子,却没强迫他剪。胡适当校长的这两年里,马君武有一次做讲演,指着胡适告诉同学们:“那时他用红头绳子所扎的小辫子,翘翘的,就是现在你们的校长小时候的象征。”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马君武像

不过马君武最初不愿来当校长,一辞再辞,到了同年5月,校董会再次提及,马君武无法推辞了,勉强拖到5月19日才来就职。那天上午,全体同学聚集在大礼堂,在蔡元培做了简单致辞后胡适、马君武交接印信,接着两位校长讲话,勉励同学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研究学术,以发扬科学救国精神,最后来自广东的同学何青年邀请蔡元培、胡适、马君武,以及社会科学院院长高一涵、总务长丁鷇音一起在钟楼前拍下了一张相片。

左起:高一涵、马君武、蔡元培、胡适、丁毂音

(摄于1930年5月19日马君武上任、胡适卸任校长当日)

就职校长后,马君武兼授近代文化史,之前胡适讲完了清代学术思想,马君武开始讲授近代科学发展掌故,上课时不发讲义,学生们自行记笔记,校务则萧规曹随,学术团体照常活动,校刊、壁报照常出版,学者讲演照常进行,为教育而教育,学生的读书风气一点未变。有一期校刊登了段颇有意思的文字,以对联的形式,何鲁对胡适,马君武对达尔文,其下解释为: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達(达繁体)从辵,羍声”,古时“達”可作“羊”,由此“達尔文”可解作“羊尔文”,而以“羊尔文”对“马君武”甚为贴切。是否马先生在国外留学时因钦佩达尔文而将原名马和改为马君武,或者早改为马君武,在最初翻译达尔文名著《物种原始》时故意将Darwin译成达尔文?有位同学好奇去问了马君武, 马先生笑着说:“都不错。”

在当年的书法界,马君武与于右任、谢无量等都有着极高的声望,他与胡适一样,愿意为同学们写对联、写屏条、写中堂,各种形式无所不应。通常请他写字,要先磨好墨,备好纸,等他一有时间,就请他到会客室当众挥毫。他为多位同学写过相同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家觉得这大概是他为学的基本态度。某一天一位同学请他写对联,刚写完上联,这位同学说:“马先生的字,就好像于右任先生写的一样。”马君武听了两眼一瞪:“不好说于右任写的字像我吗?”说着把笔一搁,坐进沙发里不写了,这位同学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呆呆立在原地,所幸边上同学见了上前拉着这位同学一起跟马先生说了许多好话,马君武才缓过气,写完下联。

马君武题中国公学1933年毕业刊:救国必先读书,读书然后能救国

1936年版马君武译

《达尔文物种原始》

马君武1928年自广西回到中国公学,初住昆明路,因往来不便,迁居到了宝山杨行,那时杨行离学校约十公里路,四周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因为地价便宜,他在杨行的家比较大,入内是花园,有花有草有树,还养了蜜蜂,如同一所小型的植物园。每次去需要特别小心,不能伤了园中的植物,否则会遭他的呵斥。 有一回,一位同学恰巧走在花园里,一群蜜蜂忽然飞满他的全身,同学深知马君武的脾气,只好站在原地不动,大声求救。马君武听到喊叫声,冲出屋子,同样一声喊叫:“不要动!”迅速从同学的头上认出蜂王,捉到了窝里去,蜂群就跟着飞走了。两人来到客厅,马君武对这位同学临危不乱的精神给予了称赞,说:“你 毕业以后,不必急于找工作,在家养养蜜蜂,一年的收益,足够你读书生活了。”但这位同学被叮咬得又痛又痒,只感到哭笑不得。不知马君武的哪一位朋友,有天去做客送了他六对意大利种的鸽子,马君武用科学方法进行繁殖,不到一年工夫,飞鸽已然 成群,倒把附近稻田的稻谷吃得精光,附近乡人纷纷前来哭诉,马君武全部照价赔偿,跟大家说:“今后再有鸽子飞来田里骚扰,准予格杀勿论。”同学们有事找马君武大多是从学校骑了自行车去的,每次从他家出来,回校途中会顺道去宝山县城转一转,虽然没有大的商店,但汤圆是出了名的,去了总要吃上一碗。

中国公学在胡适担任校长时,学生从300多人增到了1000多人,原有的学生宿舍只能容纳500多人,胡适不得已将游艺室改为宿舍,饭厅改为教室,社会科学院迁去了闸北的八字桥,却仍不能解决问题,他与马君武商量要在学校左侧的大操场北面空地上新建宿舍,马君武表示赞同,在卸任前的一个上午,胡适和丁鷇音及诸多友人、诸多同学一起举行了动工典礼,他拿着铁锹挖起了新宿舍的第一坯土。

胡适为中国公学新校舍举行破土典礼

马君武每天坐着黄包车或独轮手推车来学校,一定会去工地视察,他对新宿舍建设的监督极其认真与严苛,在他的推动下,一座能容纳八九百人的三层楼新宿舍不久建成,他很高兴,对大家说:“胡适之长校时,与君武商议建筑新宿舍,将分校归并炮台湾之议,君武力赞之,于四月底在大东旅馆由东南建筑公司介绍冯泰兴建筑公司,商妥一切条件,并由冯泰兴代向正大银行借款74000元为建筑费,分三年偿还,以炮台湾地契为抵押品,并由胡校长面请冯泰兴即日开工后签约。新宿舍于6月14日签订 契约,于8月14日建筑成功。”

新宿舍楼房为一字型,坐北向南,内有两排房间,南北各向,中间设过道。四人为一间,每间配了崭新的书桌、床与椅子,极为舒适。原住“东宫”(建在东边的女生宿舍)的女生,住游艺室的男生,以及在外租住的同学,在八月底按学校的安排纷纷迁入。一楼住男生,东侧二三楼住女生,西侧二三楼住男生,东西中间隔有砖墙,西侧一楼尽头开设大门,东侧一楼封闭,二楼尽头开门,架设楼梯上下,界限分明。

中国公学体育场、宿舍

中国公学教学楼、教室

新的学年开始,马君武因解决了学生住宿的问题,随即依胡适原定的计划,将社会科学院从上海闸北八字桥搬了回来,一时学校附近的小食堂、小书店突然兴旺起来,校内校外分外热闹,学生人数从1000多人增到了1300多人。

作者简介

唐吉慧

唐吉慧,上海宝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宝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宝山区新联会会长、宝山区青联副主席、宝山区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等。

MSC地中海邮轮延长2026年上海母港航季,新增6条秋季航线邀宾客共度国庆黄金周海上假期

宝山56路高峰线开通!缓解工业园区职工“通勤难”

宝山高新科创三号基地,开工!

编辑:张思源

资料:宝山统战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