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到比特币:用信用创造财富?A股三类股票正在疯狂“印钞”!
发布时间:2025-07-05 00:05 浏览量:11
今天咱们聊聊货币的“魔法”——从贝壳到比特币,人类是如何用信用创造财富的?这事儿和咱们A股有啥关系?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1. 商品货币:用贝壳换房子的时代
商朝人用贝壳当钱,古罗马人用牛羊,玛雅人用可可豆。这些东西为啥能当钱?因为它们天然稀缺又实用啊!就像你现在用黄金买奢侈品,古人用贝壳换房子,本质都是用有价值的商品当“硬通货”。
2. 金属货币:铜钱比铁币更值钱的秘密
金银天然是货币,但为啥铜比铁更受欢迎?因为铁容易生锈,价值密度低,拎10斤铁币买双鞋,路上可能就锈成废铁了。而铜开采难、耐腐蚀,还能做铜镜,实用性强,所以成了主流。
3. 信用纸币:交子如何让北宋朝廷“玩火自焚”
宋朝的“交子”是人类最早的纸币,刚开始是民间富商联合发行,后来官府接手。结果朝廷为了打仗滥发交子,引发恶性通胀,老百姓的财富一夜蒸发。这告诉我们:没有监管的印钞机就是“潘多拉魔盒”。
4. 现代法币:我们都是“印钞机”的时代
现在的钱本质是“数字信用”,你银行卡里的10万块,可能只有1万是现金,剩下的都是数字。更神奇的是,贷款买房就能“创造货币”:你贷100万给开发商,开发商存银行,银行再贷出去……这就是货币乘数效应,每个人都成了“印钞机”。
1. 银行股:低估值的“现金奶牛”
银行股最近简直是“股坚强”,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10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为啥?
- 高股息防御属性:4%-5%的股息率,在市场波动时就像“避风港”。
- 政策催化估值修复:证监会要求破净银行股提升估值,直接点燃市场热情。
- 风险提示:房地产下行可能影响银行资产质量,但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率已降至1.51%,风险总体可控。
2. 稳定币概念股:香港政策红利下的新风口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直接带火了京北方、信雅达等股票。京东、蚂蚁等巨头已申请牌照,首批稳定币采用港元+人民币双轨制,跨境支付效率提升80%。这意味着,未来跨境电商、数字资产交易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将率先受益。
3. 电力股: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华银电力、深南电A等电力股近期涨停不断,背后有两大推手:
- 政策春风:国家发改委推动绿电直连,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实时交易,新能源运营商(如长江电力600900)和火电转型企业(如华能国际600011)将直接受益。
- 高温刺激需求:全国多地高温,空调负荷激增,电力需求同比增长超10%。
1. 高估值成长股: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固态电池、部分AI概念股估值虚高,技术路线尚未验证。比如信宇人因商业化进程担忧跌超12%,辉能科技跟跌。除非企业有明确业绩支撑,否则别盲目追高。
2. 纯概念炒作的股票:小心成接盘侠
稳定币、算力等板块中,部分股票纯粹蹭概念。比如大东南澄清未生产固态电池封装材料,却被炒到“地天板”。投资者要仔细甄别,避免踩坑。
1. 银行股:低估值的确定性机会
尽管银行股近期涨幅较大,但整体市净率仍低于0.6倍,处于历史低位。重点关注股息率高、资产质量优的国有大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2. 稳定币概念股:香港政策红利下的新蓝海
随着香港稳定币市场开放,具备跨境支付技术和牌照的企业将迎来爆发。重点关注京北方、神州信息、新大陆等龙头。
3. 虚拟电厂:政策催生的万亿市场
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以上。恒实科技、国能日新等企业已布局,未来有望受益于电力市场化改革。
从贝壳到比特币,货币的形态在变,但本质始终是“信任”——对国家信用、群体信用、技术信用的信任。在A股市场,这种信任既催生了银行、稳定币、电力等“印钞板块”,也埋下了高估值、纯概念等“地雷”。
作为投资者,我们既要紧跟政策红利,又要坚守价值底线。在货币信用扩张的时代,低估值、高股息、政策支持的股票,往往能穿越周期;而盲目追高、跟风炒作,终将被市场收割。毕竟,真正的财富密码,藏在对货币本质的深刻理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