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外压”循环实现颠覆性突破,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将至
发布时间:2025-10-09 09:01 浏览量:1
一、国庆期间固态电池利好解读
1. 美股市场表现:情绪高涨,认可技术进展
国庆期间,美股固态电池厂商股价普遍上涨,例如:
Solid Power、QuantumScape、Amprius 等公司涨幅显著。
市场意义:这表明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技术的量产前景和近期技术进展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反馈。投资者信心正在从早期的故事描绘,转向对具体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程的认可。
2. 国内研究机构最新进展:攻克核心共性难题
国内科研在解决固态电池最核心的“界面”和“稳定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进展一:柔性与能量密度提升
技术:通过聚合物分子设计,引入乙氧基团和电化学活性短硫链。
成果:制得的柔性固态电池能承受两万次弯折循环,同时将复合正极的能量密度提升约86%。
解读:这直接解决了柔性电子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屏)的电池需求,并大幅提升了核心性能指标。
进展二:零外压稳定循环
技术:通过阴离子调控,在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形成“富碘界面”。
成果:首次在零外压(0 MPa) 条件下实现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稳定循环。
解读:这是颠覆性的进展。传统固态电池需要巨大的外部压力来维持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接触,这极大地增加了电池包的重量、成本和系统复杂性。实现“零外压”意味着向实际应用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扫清了量产化的一个巨大障碍。
3. 产业链进程特点:海外重工艺,国内强研发与落地
海外厂商:聚焦量产工艺与设备
QuantumScape:与康宁合作推进陶瓷隔膜的大批量制造,解决规模化生产的核心瓶颈。
亚琛工业大学:开发超薄锂金属阳极涂覆工艺,实现可控涂布,省去层压流程,提升效率和一致性。
Dürr集团:推出电极干式涂布技术,免除溶剂和干燥环节,显著降低工厂占地与能耗(可降低40%以上)。
特点总结:海外进展侧重于工程化、生产工艺和降本,致力于解决“如何大规模、低成本、稳定地造出来”的问题。
国内厂商:研发突破与产业化落地并行
国内在材料体系(如聚合物、硫化物电解质)和界面工程等基础研发上表现强劲(如前文的两大进展)。
同时,产业化落地也在同步推进,如卫蓝新能源、源电新能等公司的融资和产线建设。
中外对比总结:目前呈现出 “海外攻工艺,国内攻材料与研发” 的态势。两者齐头并进,共同推动行业走向成熟。
4. 资本与订单端动作:非常频繁,产业化加速
文档显示,资本与订单端动作非常频繁且务实,表明产业化正在实质性推进:
卫蓝新能源:完成D+轮融资,并获得北京市多支产业基金战略入股。其半固态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重要装备名单。这体现了官方资本和产业政策对技术路线的认可与支持。
源电新能:签约0.2GWh小试线和硅碳负极设备,总合同额逾7000万元。这表明产线建设和材料端的合作正在从蓝图走向实地,进入了设备采购和安装阶段。
二、相关个股全面总结
文档中提到的个股可分为固态电池和锂电池主链两大方向。
(一)固态电池方向
1. 设备端:优先布局新增工艺环节
核心逻辑:无论最终哪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胜出,都需要新的生产设备。设备厂商确定性高,率先受益。
关注环节:干法电极制备、等静压、封装/绝缘等。
重点标的:
纳科诺尔:辊压设备龙头,固态电池电极制备关键设备商。
联赢激光:激光焊接设备龙头,焊接是电池封装的核心工艺。
德龙激光: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可用于电池极耳切割、材料处理等。
海目星:激光+自动化装备供应商,覆盖电池制片、模组组装等环节。
微导纳米:原子层沉积(ALD)设备专家,可用于沉积超薄固态电解质层或界面修饰层,是核心新增设备。
2. 材料端:关注新技术路线与关键耗材
核心逻辑:技术变革将带来材料体系的重构,新型材料需求爆发。
重点标的:
硫化锂路线:上海洗霸、厦钨新能(布局硫化物电解质材料)。
高赔率方向:
中一科技:专注复合集流体,与“无负极”技术相关。
远航精密:镍基材料供应商。
博苑股份:生产碘化锂,是上述“富碘界面”技术的关键原材料。
配套供应链:
电解质:传统锂电电解质厂商也可能延伸布局。
铝塑膜:ST威尔、大东南(软包封装所需)。
骨架基膜:星源材质、璞泰来(隔膜或集流体相关)。
(二)锂电主链方向(景气度上行)
核心逻辑:动力电池Q4抢装 + 储能需求爆发、电芯涨价,带动中游材料环节量价齐升。
重点推荐环节及标的:
电池厂(直接受益涨价):
宁德时代:绝对龙头,受益于全面景气。
亿纬锂能:动力+储能布局完善。
欣旺达:消费电芯龙头,动力电池快速成长。
6F(六氟磷酸锂,涨价弹性最大):
现状:散单报价已从低点涨至7万/吨,Q4有望上修到8-10万/吨。
标的:天赐材料、多氟多、天际股份、石大胜华。
负极(估值低,安全边际高):
标的:璞泰来、尚太科技、中科电气。
总体而言,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质变,而传统锂电也迎来周期性向好。投资者可沿“设备先行、材料革新、主链景气”三条主线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