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医院附近有商家故意霸占公共车位收停车费,每小时20元!

发布时间:2025-09-30 15:12  浏览量:5

“吃饭也得交,一小时20块!”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的龙泉路上,网友张女士的怒斥揭开了公共车位被私占收费的乱象。这家名为“齐鲁春饼家常菜骨头馆”的商家,不仅用自家面包车、三轮车封堵路边公共车位,还对前来停车的车主狮子大开口,即便是进店消费的顾客也未能幸免。这种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的“圈地收费”行为,在医院周边形成了刺眼的民生痛点。

医院周边本就是停车刚需最集中的区域。以涉事的医大一院为例,作为区域核心医疗机构,每日就诊车流密集,正规停车场往往一位难求。商家正是瞄准了这种“停车焦虑”,将交管部门划定的免费公共车位变成“摇钱树”。对比正规收费标准更显离谱:医院内停车一小时仅5元,超一小时后按3元计费,住院患者还可享10元/24小时的优惠,而商家私自定价的20元/小时,竟是正规价格的4倍之多。更令人费解的是,商家收费既无物价部门审批手续,也不提供任何票据,完全是“一口价”的霸王条款。

面对市民投诉,执法回应陷入尴尬。张女士拨打122报警后,沈阳交管部门虽明确表示商家行为违规,却坦言“没办法天天派人看着,只能制止,达不到拘留条件”。这一回应引发网友广泛质疑:“就算不能拘留,罚款总能执行吧?若放任不管,岂不是谁都能圈地收费?”事实上,此类乱象并非首次出现,此前沈阳大东区培育巷、省肿瘤医院附近就多次曝出商户用杂物占车位收费的情况,即便交警定期整治,仍陷入“整治—反弹”的循环。

从法律层面看,商家的行为已触碰红线。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共停车位属于公共资源,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并收费。未经许可的收费行为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面临刑事处罚;即便金额较小,也可依法给予治安处罚。但现实中,由于单次收费金额不高、商家“打游击”规避检查,往往难以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而常规的口头制止、没收占道物品等措施,威慑力明显不足。

这种乱象的根源,在于公共资源供给与管理的双重短板。一方面,医院周边停车位供需失衡,给了商家“钻空子”的空间;另一方面,多头管理导致监管缺位——交管部门负责停车秩序,城管部门管占道经营,物价部门监管收费行为,分散的职责使得联合执法难以常态化。对此,业内建议参照长春等地的治理经验,建立“交警+城管+物价”联动机制,通过高频巡查、顶格罚款、公开曝光等组合手段强化震慑,同时畅通12345、12315等举报渠道,让违规行为“露头就打”。

公共车位姓“公”不姓“商”,医院周边的停车便利更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商家用三轮车圈起的不仅是几个车位,更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而“只能制止不能拘留”的回应背后,折射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短板。要根治此类乱象,既需要执法力度的加码,更需要公共服务的补位——唯有让正规车位供给更充足、监管更精准,才能彻底挤压“圈地收费”的生存空间,还市民一个公平有序的停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