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次子故居旧址发现神秘暗道!有屋子还有不同方向岔道

发布时间:2025-09-25 19:09  浏览量:8

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的老宅子,一鉴楼,在修缮的时候挖出条地下暗道。这地方在河北区地纬路跟三马路交口,建得挺气派,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搁那儿一百多年了。工程队本想简单翻新一下,结果大厅地面一撬开,下面就冒出这么个玩意儿。暗道高差不多两米,宽度不匀称,有些地方窄得就够两个人挤着过,有些宽敞点能让三四个并排走。里面还分出好几间小屋子似的空间,路径也拐弯抹角,有岔路一条往河边去,一条冲着北站方向。探了探,前头两三百米就塌方了,不过从裂缝里用电筒一照,对面好像还接着道儿呢。这事儿一传开,大家伙儿都好奇,这暗道到底是干啥用的?是藏宝的,还是逃命的?

先说说这袁克文,1890年8月30日出生在朝鲜汉城,那时候袁世凯正出使朝鲜,当清廷的驻韩官员。他的妈是金氏,朝鲜人,算是袁世凯的三姨太。袁家孩子多,袁世凯一共十七个儿子,袁克文排第二,大哥是克定。刚出生就被大老婆沈氏抱去养,宠得不行,从小就娇生惯养。袁克文聪明是真聪明,但不爱正经读书,偏好诗词书画那些文绉绉的东西。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袁世凯把直隶总督署挪到天津,他请了严修、方地山、董康他们教儿子。袁克文跟方尔谦学得最勤,四书五经、八股文都啃得透,书法画画也拿得出手。1905年进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堂,次年又跑日本留学,进了东京弘文学院,专攻汉文和诗词。留学那几年,他写了不少词,风格有点清新带颓唐,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

辛亥革命一闹,1911年他回国了。袁世凯借机爬上去,当了大总统,袁克文也跟着沾光。1913年,他娶了于右任的妹妹于曼筠,两人后来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袁家骝后来成了物理学家,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婚后日子过得还行,但袁克文这人骨子里浪,花钱大手大脚,爱逛天津的戏园子,迷昆曲和京剧,化名寒云,自编自唱词曲。袁世凯1915年想当皇帝,他是家里唯一反对的,躲在外头不露面。结果袁世凯1916年6月就病死了,家族一下子散了架。袁克文继承了点家产,在天津买地盖房,1918年就把一鉴楼建起来了。这楼占地不小,几百平方米,厅堂书斋花园啥都有,地下那暗道估计就是那时挖的。

一鉴楼这名字听着诗意,其实出自袁克文的收藏癖。他爱攒古董,古泉、古籍、古印、珍邮,啥都来者不拒。有回从山西岐山挖出一面商周铜镜,搁水里照,人脸清晰得像照相机,时人直呼“三千年前的奇宝”。他就把起居室叫一鉴楼,还题了副对联:“屈子骚,龙门史,孟德歌,子建赋,杜陵诗,耐庵传,实父曲,千古精灵,都供心赏;敬行镜,攻胥锁,东宫车,永平殿,临淮府,崇文院,洪宪朝,一时豪杰,尽纳鉴中。”这对联把自己家谱和收藏品全捆一块儿了,挺自恋的。

楼建好后,他常在那儿窝着,抽鸦片,吟诗作赋。鸦片这东西害人不浅,他从年轻时就沾上,身体一天天垮。1923年左右,他去上海一趟,回来更沉迷了,瘦得不成人样。1931年3月22日,就在一鉴楼的厅堂里咽气了,才41岁,死因是肺结核恶化,鸦片雪上加霜。临走时,家里烟味儿没散,花园的树都光秃秃的。

这暗道的事儿,得从头捋捋。2025年3月,一鉴楼启动改造工程,现在是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早年买下来时,当普通民宅用。负责人王堃说,以前挖过地下室,水多得抽不完,就封了。这回大厅地面清开,石板一掀,通道就露出来了。高一米九左右,青砖砌的墙,拱顶防塌。宽度变幻莫测,窄段两人肩碰肩,宽段三四人没问题。

里面有个方形侧室,像小屋,地面残砖墙角瓦砾。路径不直,有两条岔:东边往河道渗水气,北边坡缓指向旧北站。探到两百多米,塌方堵路,从缝里看,对面砖道还延伸着,黑乎乎的。工程队没敢乱动,拉了警戒线,找文史专家和袁家后人商量。初步猜,这道建于民国初,可能是避乱或储藏用。那年代军阀混战,天津租界多,权贵家挖暗道不稀奇,便于逃生或藏货。

袁克文这人,搁民国算得上“四公子”之一,跟张伯驹他们齐名,才华是真不假,但生活糜烂。风流成性,妓院戏园子跑不断,钱花得飞起。父亲死后,家产散了,他卖字卖画卖古董度日。1927年在上海大东旅社,囊中羞涩,就贴笔单卖字付账,小引写得凄凉:“三月南游,羁迟海上。一楼寂处,囊橐萧然。已笑典裘,更鬻字以疗饥。”可见日子多拮据。

收藏虽多,但后来变卖不少,百宋一厨书藏卖给日本人,成了永久遗憾。他跟曹植比过才,号称“曹植再世”,但一生没正经事,鸦片毁了身子。死后上千女人送葬,妓女们哭得死去活来,可见人缘广,但也暴露他那滥情本性。袁家其他儿子,有的从政从军,有的早亡,袁克文这支,靠大孙子袁家骝撑门面,在海外搞核物理,娶了吴健雄的侄女,家族血脉算延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