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区划变迁(四):广佛同城一体重塑版图!
发布时间:2025-09-25 07:30 浏览量:8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行政区划变迁见证了从传统商贸重镇向现代化都市圈转型的历史进程。广州、佛山两市从 1949 年的分治管理到如今的全域同城化,这片岭南热土历经中国最成功的城市一体化发展历程。
1949 年 10 月 14 日广州解放,广州市最初为中央直辖市。
解放初期,广州市划分为 28 个区,其中城区 20 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水上区 1 个(珠江区)、郊区 7 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0 年,广州调整行政区划,将 28 个区合并为 16 个区,其中城区 8 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 1 个(珠江区)、郊区 7 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1 年,佛山镇从南海县析出,成立“县级佛山市” ,这是佛山现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52 年10 月 ,广州将原 8 个城区合并为 5 个(东区、中区、西区、河南区、珠江区),原 7 个郊区合并为 3 个(白云区、芳村区、新滘区)
佛山此时仍为县级市,隶属佛山地区(前身为佛山专区)管辖,直至 1983 年才正式升格为地级市。1983 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佛山地区,设立地级佛山市,标志着佛山正式成为与广州平级的地级行政区。
改革开放为广佛两市注入强劲动力。广州作为省会,先后将花都、番禺、从化、增城等地纳入管辖,搭建起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
1983 年地级佛山市成立后,正式实行“市管县”体制,此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先后撤县设市(县级市),形成“一市带四市”的独特格局。
四、同城发展期(2002 年至今)2003 年 佛山率先完成重大区划调整: 所辖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级市同步撤市设区,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与原南海市南庄镇合并为“禅城区”,最终形成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区一体”的现代格局。
2004 年,广州撤销东山区并入越秀区、撤销芳村区并入荔湾区,同时设立南沙区(从番禺区分出)和萝岗区(从白云、黄埔、天河等区分出);而增城、从化撤市设区 是 2014 年 2 月 、同年 5 月正式挂牌,至此广州完成现代化都市的区划闭环。
2009 年,《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签署,标志着广佛两市从“各自发展”向“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同城化进程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 广州市:现辖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 11 个区,总面积 743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 1900 万人 ,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国际商贸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
- 佛山市 :现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 5 个区,总面积 3797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约 970 万人 。
广佛都市圈 75 年发展实现从“地理相邻”到“深度融合”的跨越:两市总面积超 1.1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 2900 万,已成为中国经济密度最高、活力最强的都市圈之一。
从桑基鱼塘到高楼林立,从广佛分治到地铁同城——你的记忆里藏着哪些湾区故事?快来分享你了解的广佛一体发展故事!
#广佛巨变 #同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岭南文化 #都市圈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