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包邮,带到南疆的不只是“限时达”

发布时间:2025-09-22 21:45  浏览量:13

我是知道在漫漫的戈壁瀚海与层峦叠嶂的天山深处行路的滋味的……

——作家 王蒙

01

行路难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一部新疆现当代物流历史的70年。

在解放前,无论是历朝历代,内地往新疆输送物资极为困难。

例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他的军队不是一路打过去,而是一路“建”过去;每光复一地,大军就地转为“农垦兵”,开荒种地,兴修水利。例如,在肃州屯田,积攒了足够数月乃至一年的粮草后,才向哈密进军;在哈密、巴里坤等地再次屯田,为进攻乌鲁木齐做准备——这本质上是将物流基地滚动式地推向前方,用时间换取空间和物资。

但这些再次证明,即使到了20世纪中叶,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的情况下,维持大量人员在新疆的长期驻扎,依然必须依赖“就地生产、自我保障”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解决了自我保障的问题,但却急需提升和内地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的能力,从而更好的解决更快的从“稳”到“富”。

作家王蒙的《在伊犁》我读过许多遍,印象极深的是《虚掩的土屋小院》中,穆敏老爹要从北疆去南疆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出门之前,那一次次的准备工作、一次次的筹措物资和借钱,还有那古老的送行仪式,那哭泣的家人亲友……作家为此感慨说,在那时(上世纪60年代)在新疆出门真是一件大事啊。

新疆太辽阔了,辽阔可以颠覆到一个只有内地生活经验的人的一切对基本地理概念的想象,辽阔到传统的物流经验并不适用于它。但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一直在努力克服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希望让曾经的“不包邮区”用户也可以真正享受电商消费“上午下单,下午收货”的极致体验。

但事实上,在这个目标如今初步实现之前,对于在新疆做物流之难,我是深有体会的。

去年,我跟着京东物流的快递车,跑了新疆的好几个县区。

即使是在一个县,从一个快递站到另一个快递站,动辄也要驱车数十公里甚至更久……每到一地,快递车卸货的时候,孩子们会涌上来,就好像这个村落的节日一般。在村一级的快递驿站里,我也看到过一些别的公司的快件散落在其间,从它们饱经风霜的外表,从那已经几乎磨掉了皮的外包装,我不难想象是经过何等漫长的辗转,这些快递才徐徐到来,“快递”变成了“慢递”。

我个人最突出的体验则是,以往我旅行的时候,不喜欢背负太多的行李。所以会把一些日用品在当地下单,到了酒店直接取用。但这个经验不适合新疆,如果你行前下单,那么你离去时,快递可能还没有到达。更甚者,日常生活所需的中小件,发往新疆的运费动辄30-50元,比商品本身价格都贵,毫无性价比可言。让人产生一种恍惚的错觉——新疆的先天条件似乎不适合做电商业务。

但的的确确,京东除外。

2009年,京东开始在新疆布局,成为第一家提供新疆包邮的电商企业。随着京东物流乌鲁木齐“亚洲一号仓”智能物流园项目一期、二期分别在2021年和2023年投入运营,京东商城的自营商品已可实现乌鲁木齐和周边区域的订单当日达、次日达。

2024年,京东通过官方补贴消费者运费,依托集运配送模式,将新疆包邮从自营商品拓展到第三方商家商品,极大地提升了新疆地区的商品供给,让“又好又便宜”的消费红利惠及天山南北。

而到了2025年,随着京东物流(喀什)智能物流港项目运营后,南疆地区网购已经大大提速,喀什市及其周边多地可实现“211限时达”,其他地区网购也提速2-3天。同年,京东进一步扩大运费补贴力度,对于新疆消费者热衷购买的米面粮油、一次性清洁用纸、厨房小家电、婴童洗护等商品,无论重量多重,价格多低,都能包邮。截至目前,京东已实现全平台80%以上的商品对新疆地区包邮。

在业务布局上,京东物流喀什仓共设有大件与中小件两大专区。其中,大件仓常态储备家电超2万件,可为喀什地区的用户提供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大件的最快次日达服务,整体时效较以往乌鲁木齐直发提速3天;中小件仓备货5万余个品类,覆盖商超、3C、服饰等众多日常消费领域,可实现喀什地区最快当日达。

自此,北疆的标志性城市乌鲁木齐和南疆的标志性城市喀什,都实现了城区及所属大部分郊县的211限时达,并分别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物流提速,京东多年来在全疆的持续投入和建设布局可谓马到功成。

提速后,不仅大大减少了仓储滞留成本(如生鲜、食品的损耗减少);还通过减少货物中转次数,降低了分拣错误率和破损率,避免重复运输的浪费——人们在收到京东快递时,拿到的是崭新的新箱子,而不是此前风尘仆仆的“旧箱子”。

从“周级”到“次日达”,从“偏远地区不包邮”到“包邮送货上门”,消费者体验可谓颠覆性改变。

第一个突出的成就是——今年上半年,喀什地区接待游客约2789万人次,同比增长21%。数据显示,手持氧气瓶、零食、洗护用品、纸巾等快消品增长比例超过其他快消品,平台调研发现——购买便携式手持氧气瓶的大多数是去喀什塔县帕米尔高原旅游的游客。

氧气瓶不是什么大东西,但它背后投射的,是从电商消费者从以前畏惧”不可靠的时效“而”不敢买“,变得现在敢于下单了。

但履约体验的提升,受益者并不止是单向的。

丝绸之路自古都是商贸繁盛的,新疆民间更有深厚的商贸基因。一位作家记录了古老的民族谚语——“一个人如果一天没有生意可做,他就会把左裤兜里的东西卖给右裤兜”,以此形容这个族群对于经营商业的热爱。

如今,“左兜卖右兜”这种情况不太会再出现了,因为大家天天都有生意可做——依托喀什、乌鲁木齐等仓网布局,京东正在持续推动南疆地区“疆品出疆”,使物流双向流通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新疆物产极为丰富,更有中国最好的农牧业基地,这里盛产上好的冰糖心苹果、葡萄干、和田大枣、喀什巴旦木、西梅、薰衣草、乳制品……但受制于物流,大大降低了疆品出疆的效率。

但是,随着京东在新疆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引入自主研发的现代化智能软硬件设施设备,持续打造新疆领先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以上种种特色商品,将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网络走向全国,帮助当地农户增收增利,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除了旅游刺激消费和保障服务外,今年喀什当地也推行了家电换新等促销费政策和会展活动等,618期间京东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喀什当地进行了促消费的宣传,6月带动当地商品配送单量同比增长170%以上。根据后台数据显示,京东大件仓7月较4月增长达到7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喀什地区居民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具有潜力,尤其是对于大家电的购置可以说是翻倍增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东在新疆的供应链体系建设,除了服务于自身的商品销售外,更可以看作是一次现代物流之于新疆的“新基建”,它产生的正向、多元化的经济效益,远非快递时效缩短这么简单。

然而,在新疆这个对于电商企业来说非常困难的挑战之地,京东又是如何做到既有体验提升又遵循商业规律的呢?这恰是下面我们要谈到的。

02

舍得下本,才能降本

一直以来,新疆都是电商企业最为头疼、最富挑战的市场,辽阔的土地和相对分散的居民,使得其运行规律与内陆、沿海城市完全不同,规模效应和资源可复用成为巨大的挑战。

然而,京东必然需要在提供足够的用户体验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上的正向闭环。唯有此,这个体系才可以持续运行下去,违背经济规律的结果就是无法持久。

然而,京东毕竟是京东,它把自身丰富的经验和新疆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打法,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奥妙为何?

我觉得最核心的一条是京东的基因,也就是坚持长期主义的精神,敢于做难且重的事情。正是因为做了难且重的基础建设,才能实现具体运作中的灵活和弹性。

首先是布局上,舍得下本。

京东做到了把最好的物流基础设施下沉,无论是喀什还是乌鲁木齐,都按照在大型节点的核心仓的标准,配置了全球领先的自动化分拣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涵盖食品、3C家电、服装等全品类商品,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电商物流智能分拣线。

而这一切,是为了一句话——“把商品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减少搬运次数和搬运距离”。

于是,京东物流成为唯一一家在喀什布局仓储+快递网络且可实现最快当日达的物流企业,再次践行并充分体现了京东的运营哲学。

很多企业不敢在新疆设仓,特别是大仓,害怕收不回成本。但京东物流看到的是用本地仓储替代跨省调货的核心价值——此前,新疆消费者网购的商品多从乌鲁木齐、西安、兰州等中东部仓库发货,运输距离长达3000公里以上。于是,不但时效无法保证,而且小件的运费之总和也远远高于货物的干线集中式流转。

反之,喀什仓启用后,大量商品如家电、日用品被提前备货至本地,看上去多了一个环节,但本质是大幅降低了干线运输成本和缩短了周期。更重要的是,本地仓让更下一级的末端配送的半径缩小了,单件物流成本可下降、时效可提升。

另一个让我感叹的精妙设计,就是“双向平衡”。

有过物流经验的读者应该知道,物流业务的盈亏平衡点之一,就是是否能够避免“去程满载、返程空车”。长期单向型的业务,相当于凭空增加了50%的成本。

而京东物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有物流这个基本盘,背后还有京东庞大的电商体系这个“大靠山”,后者能够为诸多的新疆企业、商家提供销售平台和农产品上行通道优化。

这就是典型的跨体系优势,也是京东物流重要的差异化竞争力。

还是以喀什仓为例,这里本来就是南疆特产如红枣、核桃、牛羊肉的集散中心,但此前商品出疆的成本很高。但现在有了京东全国物流网络的快速外运,通过规模化运输可降低农产品出疆的单件物流成本,帮助农民和本地企业扩大销售半径,真正做到惠民到家。

然而,由于规模化效应,京东可以提供更低、更快的物流成本和体验,这样不但让京东在出疆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也消化了此前普遍存在的“去程满载、返程空车”问题。长此以往,只要喀什仓通过进疆工业品+出疆农产品的动态协调,不仅降低了主营疆外业务的在疆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实现了车辆往返的利用率提升,本质上是通过有效经营,进一步摊薄成本。

甚至,京东可以在本地商家中培养这样一种习惯——也就是开放京东物流仓储资源给第三方商家使用,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库存成本,避免自建仓库的投入,享受的却是这些商家不可能单独购置的顶级物流设施提供的服务,如小件直线分拣机、中件窄带分拣机等高自动化设备和地狼智能仓储系统等。

京东有个著名的“十节甘蔗”理论,意思就是只有承担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京东不限于做交易平台,还将业务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的原因。外人眼里看到的是京东越做越重,其实背后是京东介入了价值链上的更多环节。

正是把模式降本、技术降本和商业模式扩展结合到了一起,我们才看到了京东真正的价值创造力和社会效益增益体系的强大。

03

转内需 正循环

目前,随着地缘风波的惊涛骇浪,如何通过内需模式的有效激活来保持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向运转,成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对此,京东积极响应。如4月11日,京东宣布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而未来一年内,京东还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

京东“真金白银”的投入与系统化的扶持方案,既是对助力外贸企业纾困的有效举措,也是落实国家“稳外贸、扩内需”政策的具体行动。

同时我也要强调的是,京东在新疆的强势扩张和大搞基建,除了提升用户体验和降本惠民外,本身就是对稳外贸、扩内需的最大支持。

新疆是我国陆路外贸的重要节点之一,从目前来看,有大批的产能需要完成内外切换。而要让这种切换变得丝滑、有序且惠民,一切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商业思维的多元化。

没有基础设置的支撑和商业模式的支持,单靠补贴和输血式的模式,是无法完全实现这些目标的。

而搞好了供应链基础设施之后,京东和京东物流就至少可以在三个维度上对 “稳外贸、扩内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新疆有庞大的内循环需求。

根据2024年的官方统计数据,新疆是全国TOP3的人口增量地区,与经济高度发达的广东和浙江并列。

具体而言,新疆人口出生率高达9.38‰,远高于国内6.77‰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新疆人口的净流入率也在全国可圈可点。

人口是一切消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整体出生率下滑的大背景下,人口持续增长且在全国名列前矛的新疆,本身就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而如前所说,京东通过持续的建设投入,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提质增效,为新疆输入大量优质、物美价廉的商品,未来可想而知的是,许多外贸商品也会汇入涌向新疆的物流大潮,这不仅为大量的外贸转内需商品提供了新的流向地,也可以明显的改善优质供给在整体供给中的增量,让大量新疆本地局面享受提质不提价的优质商品。

其次,以前说新疆“地广人稀”,现在是地广而人不稀。新疆有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良好条件,有优质的商品亟待输出,越来越多的本地创业者、企业家希望有所作为,而京东物流的探索正好与这部分有远见的人的努力相向而行。目前来看,物流成为基于新疆开展经济活动的生命线、盈亏线,京东布局新疆的远见,对激活和促进本地优质特色商品向国内其它领域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最后,我还是必须强调,一个新的循环模式必须有某种客观上的“利他属性”,而京东包邮模式下的商品进疆和疆品出疆,这一模式不仅惠及消费者,还能激活本地经济,最终形成“体验提升—消费增长—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

不得不说,从经济规律出发,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京东在新疆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打法并预留了增长空间。而这一切始于京东的提前布局,和敢于做难且重的事情,它不仅符合京东价值观,也因为符合当地的需求而必将多赢。最终,我们看到的是,这一切会为新疆的商贸流通、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效支撑,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赋能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